冷知识其实,古人也会补牙和种牙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dbfzl/

人人都希望,有一副整齐而洁白的牙齿......

它不仅有咀嚼食物、帮助消化的功能,还有使人发音正常、语言清晰、面容端正的好处。所以,牙齿的好坏,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影响。

老祖宗怎么刷牙?

用手指蘸药揩齿,是古代常用的最简单的一种清洁牙齿的方法。后来,人们把杨柳枝条经捶打以后,当牙刷使用。所用的药物,主要是盐。也有用其他中药配成的粉末,相当于牙粉之类的药品。

唐代,人们揩齿的习惯已普遍形成了。孙思邈写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每天早上,把一撮盐放到嘴里,用温水含,揩齿,及上下牙齿叩击一百次。经常坚持这样做,可以使牙齿牢固紧密。

他说,凡是牙齿折断,不能吃瓜果蔬菜的,都是由于牙根暴露的缘故。用盐汤揩齿,加上叩齿法,很有预防效果。唐代揩齿药方不少,不过,多半用手指或杨柳枝,还没有出现真正的牙刷。

年,原热河省赤峰县大营子村(今属河北省),发掘出一座辽代驸马墓。墓主人死于辽应历九年()。在随葬品中,发现了两把植毛牙刷。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牙刷。

从文字记载着,北宋使用的牙刷,上面的毛是马尾制成的。这一时期,多数人虽然仍然习惯于用手指或杨柳枝揩齿,但使用牙刷的人也渐渐多起来了。

揩齿药的配方,比以前更多了。刷牙不当产生的副作用,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宋代陈自明写的《妇人良方大全》中,有规定产妇“不可刷齿”的禁忌。以上说明宋代时刷牙的习惯已经形成。

元代主张早晚刷牙两次,刷牙的时间最好在夜间临睡前。元代的营养学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一书里提出:“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

当时刷牙时间的选择,和现代的观点一致。

老祖宗也会补牙

俗话说,牙痛不算病,疼起来却要命。可以想见,牙病引起的疼痛是相当难受的。自从出现人类,便有牙病。

远古时代,食物粗糙,卫生条件差,患牙病的不少。商代的甲骨文上,已出现了“龋”这个字;它表示一颗牙齿中间,存在一个窟窿。古人除了设法预防龋齿以外,还想出了一些办法进行补救。

要治好龋齿,填补齿中窟窿的材料是个关键。唐代,人们发明了用银锡配制的汞合金,作为补牙的充填材料。

公元年,由苏敬等编写的《唐本草》上记载了一种叫“银膏”的材料,它是由金属“白锡”和“银薄”加上水银合成的。

凝结以后,硬度如同白银。而且,练就银膏,已经有一套常规的方法。照法炼制,可以保证质量,供补牙者的需要。这种材料,英国在公元年,法国在公元年才开始使用,比我国晚了年。

古代也可以补种牙!

现代人,牙齿掉了或拔去以后,可以装上假牙。古代缺乏镶牙的技术,又没有精湛的工艺制造假牙。所以牙齿动摇脱落以后,只有想办法把原牙种上去。因此,出现了自体牙再植技术。

宋代陆游的《岁晚幽兴》诗里,有“染须种齿笑人痴”的诗句。他自己注解说:“近来听说有补种掉落牙齿作为职业的人”。

宋徽宗赵佶命令医官编写的《圣济总录》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的方书。该书于公元~年间编写完成。其中就有再植牙的记载。

这张方子的名称叫“坚齿散方”,由熟铜末二两半,当归三分,地骨皮、细辛、防风各半两组成。这是一张专门用来“治牙齿摇落”以后,重新把它安土去,使牙齿固定的药方。

这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手术过程是,把以上五味药,先捣碎,再研成细末。趁牙齿刚刚脱落时,马上粘在齿槽中。然后把药贴在牙齿上。5天以后即可使牙齿固定。但在1个月之内,不可以咬硬的东西。在这里,再植牙的手术过程和术后注意事项,都作了说明。

到了明代,这种自体牙再植手术又有了发展。当时郎瑛的《七修类稿》中提到,福建有一位叫邓云翁的医生,他给病人治疗前,先叫病人家属准备一只活的老鼠。

然后到病人家里,让患者吃饱饭,吞下丸药7粒,再用药粉调汤漱口,过一会儿,动摇的牙齿可以轻轻拔下来,接着把牙齿一颗颗洗干净,按顺序编号再洗牙龈。

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把活老鼠剥去皮,再剔除内脏,和上药,捣烂制成膏。按照牙齿的次序,逐颗蘸鼠膏,整齐地种在原孔穴,3天之内不能吃东西,患者也不感觉到饿。所种的牙齿,如同自生的牙齿一样牢固。因此,好多士大夫都请邓云翁再植牙齿。

这种手术比以前进步多了,它包括拔牙和植牙的全部过程。而且不只是一颗颗再植,而是几颗牙一起植入。牙齿、牙龈都经过清洗,3天以后就能吃东西,再植牙也很牢固。种植牙齿使用中草药,这是我国牙再植手术的特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xg/50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