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感到牙齿ldquo痛rdquo
梅西安,(法语:OlivierMessiaen年12月10日-年4月27日),法国作曲家、风琴家及鸟类学家,普遍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音乐常融入复杂的节奏语言(他私下钟爱古希腊和印度音乐),并以“有限移调调式”(梅西安自他早期作品中提出的概念)铺陈出和声与旋律。梅西安身为一位天主教徒,曲作中常流露出他对信仰的虔诚。
他时常远行,因而在作品中融入了多样元素,例如日本音乐、犹他州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的风景以及圣方济各的生活等。梅西安曾形容,当他听见和音、尤其是根据他的音乐调式所谱出的和声时,会不由自主产生共鸣、联想到色彩(即所谓的联觉现象),进而将这些色彩结合、转化入旋律之中。有一段时间,他全心投入关于“全序列主义”参数化的实验,因此被后世认定是序列主义领域的革新先锋。他是首位在管弦乐曲中使用电子琴(即梅西安的马特诺电子琴)的作曲家之一。
介绍完他本人,我们来聊聊这首经典的「世界末日四重奏」吧: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从头至尾听完一首现代”先锋派”的音乐,我在第一段开始时感觉强烈的牙花子痒痒!!)梅西安的这首音乐虽然貌似杂乱无章,但其实构思巧妙!而且在我听来他的旋律是很美的,且一直存在着,应该是感觉绝望但内心深处还是有美好希望存在的缘故吧。.我喜欢梅西安和他的现代音乐也是从这首乐曲开始的...
贺万林.6.6
乐曲创造背景:
年,德国闪电般入侵法国,法军在战场上迅速瓦解,梅西安就在败退的法军中,被德军俘虏,运载到纳粹德国的集中营。那里有一位喜爱音乐的管理员,认出了梅西安。这位叫布鲁尔的德国军官下令给梅西安准备纸笔和橡皮,并给他一间不受打扰的空房,让他可以继续创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梅西安创作了闻名的「世界末日四重奏」。
乐曲完稿後梅西安與其他三位音樂家獄友一同於集中營內演出。四位演奏者中,一位弹钢琴、一位拉小提琴、一位拉大提琴,还有一位吹单簧管。他们用的乐器都是在战俘营里找来凑合的。弹钢琴的正是梅西安本人,他们見證戰爭帶來的毀滅,對未知的徬徨恐懼,在如此嚴苛的條件下,身為虔誠天主教徒的梅西安乃將所聞所見運用他過人的樂思以及大膽的創意,營造出虛無縹緲的氛圍,彷彿聖經啟示錄所描繪的末日。特殊的和聲運用以及跳脫框架的節奏表現,為他成功奠定20世紀作曲大師的地位,知名作曲家布列茲、史托克豪森與克塞納齊斯等人皆是他的得意門生。
乐曲赏析:
在这部长达40-50分钟的重奏曲里,居然出现了“锯齿的噪音”、“猫的叫声”。一个名叫葛罗金斯基的评论家听了这首作品,感到牙齿痛(说实话第一段我听了是感觉强烈的牙齿痒痒!!)。问题不在于牙齿的痛、痒,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写支歌并不难,可是要在常规乐器上表现出“使人不寒而栗”的效果,却也真要有点创造力才行呢。梅西安用这样荒诞的手法来描绘“世界末日”倒也是恰到好处吧。
《时间结束四重奏》这个标题出自《圣经·启示录》第十章,当第七封印被揭开时,神面前会出现七位手持号角的天使,其中第七位天使向天起誓说:“时间到了尽头,不再有时间了。”《启示录》描绘上帝再临的终极审判,一方面启示救赎,另一方面却又充满了对现世毁灭的恫吓。毁灭过程一方面是焚烧,另一方却又是黑暗,而且背景还响着凄烈的号角声,这样的情景,多么符合现代战争的景况。
不过梅西安想像的“时间尽头”,还有另外一层音乐上的意义。时间也是构成音乐的节拍元素——0节拍,音乐建立在规律和清楚的节拍时间上。梅湘生活在20世纪,短短30年中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中间又有各国长期密集的军事竞争,军队的军人,如此滥用了规律和清楚的节拍!鼓声、号角声,尤其是引发人激动情绪的“一、二、一、二”进行节拍,是20世纪军队最突出的场景,在这样的节拍中,大批的军人迈步前往战场,走向毁灭。
梅西安真的听厌了军队与战争的节拍,他要返回音乐的本源本质,追求“时间尽头”,追求被战争滥用的节拍的终止。
《时间尽头四重奏》里的节拍一下子延长,一下子收缩,一下子突然停滞,一下子甚至以对称的方式卷过来又卷过去。音乐还在,但大家印象中的音乐节拍规律被梅西安打乱了。
乐曲中的4件乐器分别是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全曲共8乐章,演奏速度慢一点,就需要50多分钟。这样的篇幅,在室内乐作品中极少见,它又以抽象音乐语言,表现痛苦在超脱中的慰藉这样特别具体的情绪。它不仅是现代音乐中的杰作,在自古以来的室内乐作品中,尤其对单簧管这种乐器的性格挖掘,都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中所表现的那种苍凉中的虔诚,实在可与勃拉姆斯的单簧管五重奏成姐妹篇。这首作品是梅西安所钟情的有关鸟的意象的真正确立,它的第一乐章标题是“水晶的礼拜”,以各种各样鸟在晨光中苏醒为开端,那些鸟的翅膀划破沉寂的空气。这些鸟显然是人的命运各种形态的投射,它们被阴郁而又慵懒的背景所包围,呈示着苦难,等待第二乐章的天使来宣告世界末日中的拯救。
这首四重奏最感人在第三、第五与最后的第八乐章。第三乐章以单簧管独奏为主,标题是“鸟儿们的深渊”,是对人生的反思,一种伤痕累累孤独中对自己的抚摸。梅西安自己说,鸟儿们这般倾诉中,表现的是对星、光、虹的向往。第五乐章是大提琴在钢琴冷酷的和弦敲击下表达“耶稣永恒的颂歌”,表现“圣经”的普世价值,一种无穷尽爱的厚厚包容。它之后,第六乐章“七个号角的狂舞”、第七乐章“宣告末日的天使之虹的错乱”都表现了冲突。7个号角指《约翰启示录》中的7声雷声,第七乐章则是,6天创世后,人在第七安息日的天使之虹中被超脱,超脱过程恍惚又眩晕,是灵魂的被救赎。最后的第八乐章,是小提琴表现的第二首“耶稣永远不朽的颂歌”,按梅西安说法,是安息日的无穷延长,“变成永远被光照耀安宁的第八日”。
这首作品,构成梅西安音乐魅力的几大要素已经成熟地组织在了一起:鸟鸣中悲哀的人生,对人生意义的沉思默想,安息日召唤中灵魂挣脱世俗而去的撕裂与颤栗,在星光中安居所获得的狂喜。它们构成着动与静充满张力的对比。
下面我们就开始听这首「世界末日四重奏」吧:
——更多音乐请持续白癜风医院去哪家最好北京请问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js/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