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比色,靠谱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摄影进入了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当然,应用最广泛的还是修复科,尤其是美学修复。以前的镶牙、补牙还只是个医疗行为、医疗器械,现在呢?增添了艺术氛围,增加了趣味,这对于医生、技师来说无疑是件好事,工作有乐趣了,态度也就端正了。技术呢?自然就提到了。现在医生,技师们手中拿的不仅仅是牙钻、上瓷笔,还有了单反相机,而且很多医生、技师的摄影水平真心的不错,你说他们当初是不是入错了行?
那么摄影怎么又和比色扯上关系了?大家回想一下以前是怎么比色的?用比色板呗。那现在呢?还是用比色板!关键问题是是怎么和技师进行沟通。分工合作,衔接其实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医生要填写设计单,在设计单比色一栏上写出比色值:比如A2或者是3M2.有时医生还会标注一些颜色特点;‘牙颈部黄染,切端通透点’。认真点的医生还会画出模拟图,把牙齿划分为很多部位,在不同的部位上标注出比色值,这个叫做分区比色。
这样做可以吗?技师能够理解吗?这个不太好说,但是有一点肯定是没有问题的,那就是使用比色板进行比色的方法。为什么呢?因为两个原因;
一比色对色彩的描述定性、定量明确。比如:A2色相:A饱和度:23M2明度:3色相:M饱和度:2
二比色医生、技师所执行的标准是一致的。医生比色值:A2、3M2,技师也有A2、3M2的瓷粉使用。但是医生的比色是否准确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其他,牙颈部黄染,哪种黄?土黄、金黄,还是橘黄?切端通透一些,通透的范围?透多少?低透、半透、还是高透?这些都没有明确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自然也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制作标准。
那么,口腔摄影能否为我们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吗?我们来看看现在的医生是怎样做的?在比色栏里,医生不再去描述牙齿颜色特征了,甚至比色值都不用写了,直接写‘比色详见照片’或‘数码比色’;
上面几张应该是现在比较常见的比色照片的拍摄方式。
医生选出几个与天然牙颜色接近的比色板,再将这几个比色板与天然牙对比摆放拍成照片。究竟是哪一个呢?医生希望技师做出最后的判断,毕竟技师每天都与瓷粉、假牙打交道,这方面的经验应该更方更丰富些吧。
是这个样子的吗?下面我就模仿技师来读这几张照片;
第一张比色板与天然牙的相似度显然不很理想,比色板暗一些。
第二张比色板与天然牙的相似度同样不理想,感觉比色板的饱和度又高了。
第三张应该是最为接近的了,但还是不理想,感觉比色板又偏黄了一些。
再以后呢,就没有以后了。在医生给出的比色照片中,我们没有找到与天然牙颜色特别接近的。那么有人会说你可不可以根据这些照片推断一下天然牙的颜色?这个推断最好不要做,准确率太低了,因为有以下三种原因;
一色彩各要素的特性之间是有关联的。比如一个饱和度高的物体在明度上会显得暗些。偏红的也会显得暗一点。偏黄的呢,就会显得亮一些。所以对照照片,我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那么,怎样判断才能准确呢?我在牙齿颜色系列文章:‘比比色错误更可怕的是什么?’一文中已作出明确的交代,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里就不重复叙述了。
二我们理解一下什么是颜色?颜色的定义: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
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颜色的生成是离不开下面三个参与方的;
1光:在全黑的条件下,我们看不到颜色。
2视觉:如果我们闭上眼睛,我们就看不到物体的颜色。
3物体:如果没有物体,颜色也就不存在。
光、视觉、物体三者缺其一,我们就看不到颜色。大家注意到没有,颜色的形成只与这三者有关。观察牙齿颜色其实最准确的就是观察牙齿本身,摄影技术再高超,摄影器材再好拍出的照片与物体本身的颜色也不一样,都会失真的。所以你不会想象技师用比色板对照照片进行比色吧!
三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为什么只能用眼睛比色?拍出的照片会失真,我们可以用电脑软件调节,还有电脑干不了的事情吗?用电脑分析颜色可以吗?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这些软件操作拿来娱自乐的话,还是可以的。比色?还是别添乱了!
颜色是怎么来的?苹果为什么看起来是红的?柠檬为什么看起来是黄的?这些看起来是理所应当的问题,但真的能说出原因的没有几个,也没几个人去哪家治疗白癜风权威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专科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js/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