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偏历穴缓解牙痛,消除莫名水
偏历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络穴,出自《灵枢·经脉》。
偏历:偏,偏斜;历,经历。此穴为手阳明之络,言脉气由此穴偏侧别出,经过手阳明大肠经走向太阴之脉,故名。
主治病症:
中医病症:目赤,耳鸣,鼻衄,口眼歪斜,牙痛,喉痹,咽干,颊肿;小便不利,水肿;癫疾,多言;肩膊肘腕酸痛,疟疾等。
西医病症:鼻出血,面神经麻痹,扁桃体炎,前臂神经疼,结膜炎,耳聋,耳呜,牙痛等。
位置此腧穴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即是。
或两手虎口垂直交叉,当中指端落于前臂背面,所指处有一凹陷,即为此穴。
功效功效机制
清泻阳明、通调水道。
此穴为手阳明经络穴,具有分清阳明经郁热,泻除阳明络脉实邪的作用,可治疗邪热郁滞阳明经络所致的头面五官疾患。此穴为手阳明经络穴,其脉气直接与手太阴肺经相通,可调理肺与大肠两经经气,治疗两经病变。肺为水之上源,偏历即可借宣散肺气,清利水之上源,以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小便;又可宣泄阳明经气,加强发汗以祛除水湿,达宣上利下之功而解小便不利水肿之苦。此穴还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可循经治疗腕臂酸痛等症。
《医宗金鉴》载:从阳溪穴上行手腕后,上侧三寸。偏历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络穴,具有宣肺解表,通调水道的作用。
《灵枢·经脉》: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
《针灸甲乙经》:风疟,汗不出;癫疾多言,耳鸣,口噼,颊肿;喉痹不能言,齿痛,鼻鼽衄。《标幽赋》:利小便,医大人水蛊。
《循经考穴编》:肠鸣浮肿,水臌等症。
刺激偏历穴1.牙疼
《灵枢·经脉》: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
手阳明络脉遍历齿中,偏历为手阳明大肠经络穴,“龋”为其主病之一,牙痛病人偏历穴处多条索状物,且压痛明显,以双手拇指按压偏历穴,用力以病人能耐受为度,能够缓解疼痛,可每天按压几次,每次最少下。只要把条索给揉散,牙痛就会明显减轻。还可以可以预防面部神经麻痹和脑中风。
若按揉后再行针刺,其效更佳。
2.水肿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出现莫名的水肿或者下肢水肿,女性尤为常见,传统医学认为水肿为体内湿邪停聚,无法排出体外所致。通过对偏历穴的按摩能够有效的将体内水湿排出,对特发性水肿治疗效果明显。
配伍应用1.鼻衄:偏历、合谷、上问、昆仑、通谷(《针灸资生经》)。
2.耳聋:偏历、肾俞、听会(《神灸经纶》)。
3.耳鸣:偏历、阳溪、商阳、洛却、腕骨、前谷(《针灸资生经》)。
4.齿痛:偏历、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温溜(《经络全书》)。
5.癫疾呕:偏历、神庭、攒竹、本神、听宫、上星、百会、听会、筑宾、后顶、强间、脑户、洛却、玉枕(《备急千金要方》)。
6.偏历穴配曲池治手臂疼痛。
保健养生原理:实则龋,聋,泻之;虚则齿寒痹膈,补之。
1.刺法:直刺0.3-0.5寸,或针尖向肘部方向斜刺入0.5-0.8寸,局部酸胀。
2.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前臂冷痛。
3.按摩:按法、点法、揉法、按揉法、点揉法、点按法、掐法、拇指弹拨法等。
经常用拇指指腹揉按偏历穴,每次1~3分钟,每天坚持按摩,可以预防面部神经麻痹,远离水肿、喉痛、耳鸣。
用大拇指按揉偏历次,每天坚持,能防治耳鸣、耳聋、牙痛、腹痛、前臂等疾病。
将手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面相对,大拇指按住偏历穴,保持一定的力度进行旋转按揉。以按揉35次为一组,一般交替按揉3-5组即可。手上与上肢有放射性酸胀感则效果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zn/2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