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气动牙钻 >> 牙钻种类 >> 箍漏匠

箍漏匠

“锔盆子——锔碗——锔大缸”,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时常响起这样拖着长音的叫卖声,一听这叫卖声,乡亲们就纷纷拿出自家不小心打破的瓷盆、瓷盘、瓷碗、茶壶等到街上请叫卖的人锔,水缸不好搬,就把人家请到家里锔。

这锔盆锔碗锔缸的手艺规范的称谓叫锔瓷,我们老家叫箍漏。箍漏匠的行头并不复杂,挑个挑子,两边的木箱里装着手钻、锤子、剪刀、铁砧子、锔钉、搭布等各类工具,到一个村里有了生意,将挑子一撂,拿出工具,支起马扎坐下,把那块搭布往双膝上一搭,就支起了摊子。

行头不复杂,手艺不简单。因为要把碎裂的瓷片锔合到一块儿不是件容易事儿,先将瓷片严丝合缝拼接好,看好两边打孔的地方,用双膝将瓷片夹紧,再用手钻在瓷片上打孔。那钻头是金刚钻,既硬又锋利,随着箍漏匠一下一下有条不紊地拉动手钻,钻头便慢慢向瓷片深处钻去。箍漏匠一边拉动钻,一边不时低下头去吹开钻孔周围泛起的那些些的瓷粉末,不消多长时辰,就能钻好。

这活看着简单,没点真功夫还真玩不转。瓷盆、水缸这些瓷器又粗糙又厚实,相对好打,而瓷盘、瓷碗这些这些小件瓷器就难了。一者,这些瓷器表面光滑,不容易下钻,稍不留神,钻头就会滑到一边。二者,瓷器打孔不能打穿,万一打穿,等于给瓷器造成了新的漏点,还影响美观,得多加几道工序将孔填补起来。三者,两边的孔得对称,不能有任何偏差,否则没法下锔钉。所以,说打孔可谓锔瓷的核心技术,属于难中之难,得千小心万小心,不能有毫厘之差。

正因其难,这才有了那句“没有那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的俗话,意思是没有本事千万别逞能,勉强去干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儿。

箍漏匠就是在这难中之难的一个个小孔中小心翼翼地寻找着自己生存的空间。无论裂缝多长,打孔多少,他们都会捺住心性,不紧不慢地将孔一个个打好。那些刚出徒的新手自是小心翼翼,不敢分神,生怕把活干砸了,可往往越是害怕越会出错,好在乡亲们朴实,砸了也就砸了,并不计较;那些老手却是游刃有余,埋头钻孔的同时还能不时和主顾搭几句话。

钻好孔后,拿出锔钉,将锔钉两头下到钻好的孔里,再用小锤轻轻敲打,使整个锔钉紧紧贴伏在瓷面上,而后用鸡蛋清和好瓷粉,从里到外沿着裂缝细细抹上一遍,一套锔活才算齐活。

那时候,乡亲们没有不跟箍漏匠打过交道的。那个年代穷啊,不小心打破的瓷盘、瓷碗、瓷盆、茶壶或者冬天被缸中的结冰的水胀破的水缸,谁能满不在乎地扔到一边换套新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更别提这些家什了。我老家现在还放着一把锔过的茶壶、几个花瓷碗和一口水缸。茶壶早已闲置不用,成了老古董,但那些花瓷碗和水缸还在用,滴水不漏,让人不得不叹服箍漏匠的手艺。

现在想来,那些箍漏匠很不简单,不仅技艺精湛,且匠心非凡。他们知道手中拿着的是锔活也是自己的饭碗,那锔活里承载着主顾对家什的爱惜与不舍,他们要成全主顾心底那份对缺憾的顾念;那饭碗里承载着一家人的生计,他们唯有把活锔好让主顾满意,才能吸引更多的主顾,才能始终捧着那个饭碗。

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箍漏匠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瓷器碎了再买一套新的就是,花不了几个钱,谁还值当得再锔起来。没了市场,也便没了箍漏匠的用武之地,箍漏匠就这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最终成为尘封的记忆。

前几天看北京电视台制作的《非凡匠心》栏目,恰巧说的是原籍山东五莲、现居辽宁抚顺的锔瓷大师王振海,人送绰号“王老邪”的故事。看后百感交集。惊喜的是,原以为这门手艺早已销声匿迹,没想到还有人在;可惜的是,年,中国与王振海一道申报锔瓷手艺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尚有三人,可等到颁发证书时只有王振海一人领证,另外两位已经作古;惊奇的是,锔瓷居然能够创造如此大的价值,王振海当年用一万块钱买回来的几块碎瓷片经他锔合后价值达到一千二百万;惊讶的是,锔瓷除了我记忆中的那些活计之外,还有如许多的讲究。

锔瓷最早见诸于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面有锔匠做活的画面,而宋代正是中国瓷器业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由此可见,至少宋代既已有了锔瓷行当且有很大市场。锔瓷历经发展,形成了山东、河南、河北三大派,山东的金刚钻为皮钻,河南的金刚钻为弓钻,河北的金刚钻为砣钻,三种金刚钻虽形状不同,操作不同,但钻头都是钻石或金刚钻,且锔钉也大致相同,只是钉脚不同而已。

到清朝乾隆盛世时期,在三大派基础上又分为两大类,即:常活和细活,常活也叫粗活,指的是以锔盆、锔碗、锯大缸等修复民间生活用品为主的活,所用金刚钻、锔钉都比较大、粗糙、单一,是清一色的铁钉。而细活则是专为达官贵族服务以修复古董瓷器为主的活,又叫行活或秀活,所用金刚钻小巧精致,锔钉完全用民间绝活锻铜工艺加工而成,美妙绝伦,有花钉、素钉、金钉、银钉、铜钉、豆钉、米钉、砂钉。王振海既是山东派的传人,又是细活的代表。

虽然锔瓷“细活”没有像“粗活”那样被时代的车轮碾进历史的尘埃,但也已是苟延残喘,岌岌可危。真应了“物以稀为贵”那句话,正因王振海这样的大师级锔瓷艺人硕果仅存,他彻底翻转了当年锔瓷匠为下九流行当的地位,成了炙手可热的传奇人物和人人追捧的座上宾,生意应接不暇,到现在还有四五年前顾客邮寄给他请他锔补的古董瓷器,根本忙不过来。

好在,他已经打破家族“隔代传艺”的规矩,开始收起了徒弟,并且改进了工艺,用现代的牙钻替代了传统的金刚钻,为这门老手艺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活力。

尽管这令人欣慰,可这毕竟是属于少数人的“手艺”,对绝大多数百姓而言,再也听不见那苍凉而又悠长的“锔盆、锔碗、锔大缸”的吆喝声了,再也无缘得见箍漏匠锔补的情景了。

现在,除了一些零星的记忆,只剩下“没有那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的老俗话还在口口相传,也必将代代相传下去。

只不过,再过若干年,恐怕人们对这句话也只能是只知其意却不知其来历了吧?!

锔瓷手艺消失实属无奈,谁也改变不了时代;不知“没有那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的来历也不可怕,查查字典便知分晓。

怕就怕人们彻底忘了那些老艺人身上的“工匠精神”,眼睛里只盯着“利”,却忘了对操行的坚守和对完美技艺的追求。

您好,我是乔木,欢迎您识别下方







































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zl/3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