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第一次看牙记

前记:牙的重要性往往会在疼的时候才被人想起,可等到这个时候,往往已经是悲剧的开始了。人生在世几十年,免不了要与牙医打交道,我现在觉得,这个交道还是越早开始越好。

没想到孩子才两岁八个月第一次看牙体验就来了,也没想到进行的如此顺利,把小妞的这段看牙经历记录下来,是对医生和护士的感谢,也是作为给孩子的礼物。对漫漫人生路来说,保护牙齿从来不算晚,这是一个起点更是一个警钟。

乳牙不用治,牙疼才看医。NO!NO!NO!

人生前三十年我也是这么觉得的,可近一两年因为牙齿出问题频频光顾牙科,作为一名资深患者我决定好好认识一下牙齿,第一本认真阅读的书是《不可替代的牙齿》,这本书基本解答了我关于牙齿的各种疑问,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去看书,我只简要说一下我很想和大家分享的感受很深的六点:

1、从无痛感的浅龋发展到有痛感的深龋只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2、浅龋只需要简单填补,而深龋之后的阶段就需要复杂的根管治疗甚至拔牙种牙,即费时费钱而且疼;

3、牙周病比蛀牙更严重,牙体坏了还可以做牙冠,牙根松了牙医也没有办法;

4、保护好乳牙、有问题及时治疗才能有健康的恒牙,关系到颌骨发育、恒牙位置和消化吸收等等;

5、早上要刷牙是因为睡了一夜口腔唾液的自洁作用差,细菌大量繁殖;

6、单靠刷牙无法预防蛀牙,定期看牙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才是王道。

正是因为在思想上做足了准备,在宝宝出生前,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从小保护好孩子的牙齿和眼睛。从宝宝开始冒出第一颗牙开始,我就坚持用指套牙刷给她进行刷牙,后来长大一些,又开始使用奥乐V的预防型牙膏,经历了最初对刷牙的强烈反抗期,一岁以后宝宝就已经每天都很配合的躺在床上让我坐在她头后方进行刷牙了,每天能保证一次晚上睡前的刷牙,平时也很注意吃东西后漱口,最近让我欣慰的是她最近愿意接受电动牙刷了,嗯,我天真地以为这样好好刷牙就可以平安无事了。可事与愿违,最近的一次刷牙后我突然在左上2前牙上发现了一个浅浅的小坑,那一瞬间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看牙时万分委屈地问医生:

为什么我每天都刷牙还会有洞啊!为什么我很少吃糖吃巧克力还会有洞啊!

我开始后悔没有及早带宝宝去检查牙齿,这下既然发现了牙洞必须要找医生了。首先开始研究挂号问题,儿童牙科是稀缺资源,第一医院还有附近的北大国际,一了解近期的号早就预约满了,而且好多只收三岁以上的小孩,焦虑之中想起来前段时间看过儿童牙医朱涛微博上宣传的怡贝口腔诊所,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了电话,没想到轻松就约到了周六下午一点半的号,甚是欣喜。私人诊所的费医院的,可是我觉得以良好的就诊体验和靠谱的儿牙医生作为孩子人生中第一次看牙经历还是值得的,何况一想到那个洞每时每刻都在变大,我感觉一天也等不了了......

终于到了就诊的日子,遵照医嘱看牙前四个小时禁水食,小朋友九点多吃了一顿饱饱的早餐,上午还正常去上了一节早教班,然后在去门诊的路上睡了一小觉。在建外SOHO西区的地下停车库一路顺着标识找到13号楼区域停车,一上电梯很快就找到了怡贝口腔诊所。

一进门就感受到安静和谐的氛围,诊所的布置和装修上也充满了童趣,更像是游乐场,左侧是儿童玩耍区,铺着地垫,有绘本架、足球台、各种小玩具和卡通小凳子。和《科妮看牙医》里一样,妈妈先去护士台登记,宝宝可以在候诊区玩耍。没过多久就有两位可爱的小护士来接我们上楼,宝宝很乖地拉着护士阿姨的手上台阶。诊室的墙上画着满满的米奇和他的朋友们,进诊室之前宝宝有点退缩,躲在我身后说害怕,护士阿姨又招呼宝宝来看动画片,原来在诊疗椅上方悬挂着一个液晶电视,哈哈,医生们真有办法。果然小朋友立刻自己爬上了大椅子乖乖躺好。

医生叔叔开始检查牙齿了,由于这个姿势和我们平时在家刷牙很像,虽然张大嘴有点不舒服,小朋友居然很配合的一动没动。然后医生就告诉我了一个令人崩溃的结论,发现了四个洞,两个在后牙,两个在前牙,如果采用束缚治疗可以一次性补完,如果不采用建议本次补两颗大牙,下次补两颗前牙。

见我犹豫,朱医生说宝宝看起来挺乖的,可以先试试不束缚。于是第一颗牙钻洞的时候是宝宝自己躺着的,在使用“小风筒”和“小花洒”(钻头)的时候,医生叔叔都一边给宝宝介绍一边让她在小手手背上感受,真是超级耐心。

可是在钻好洞准备填充的时候小朋友一下子坐起来了,哇哇大哭再也不肯躺下去了。各种劝说无效后我都有心上束缚了,可是朱医生还是对她有信心,让我再试试,这次我躺在椅子上抱住宝宝,夹住她的胳膊和腿,这样可能更有安全感。于是后半程治疗就在挣扎哭闹进行的,期间我们还在努力用语言分散宝宝注意力,还好医生和护士动作够快,两颗大牙的修补战斗很快结束了。手停哭止,其实宝宝的适应力远强于我们想象,问她疼吗,不疼,然后立即要下楼玩,宝宝还领到了一颗护士阿姨奖励的奇趣蛋,里面有一只小象宝宝,如获至宝。然后下楼交费,预约下周的治疗,宝宝又在候诊区玩耍了一会才离开,第一次治疗就这样愉快地结束了。首次就诊后我有几点深刻体会:

1.必须定期找牙医检查牙齿!要相信专业口腔医生的检查绝不是家长自己用肉眼看一看牙齿白不白就能做到的,还有很多死角和隐蔽的位置不容易发现,比如我只发现了一个洞,医生发现了四个洞!定期检查的重要意义在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浅龋补起来无痛感,治疗过程也简单,等到孩子喊牙疼绝对已经是深龋或者更严重了,而且乳牙的质地更软,用不了一年时间就能够发展到牙本质和神经,及早发现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每个人的牙质不同,有人一辈子不刷牙也没事,像我自己牙齿质量不好,估计孩子的牙釉质遗传下来也不强壮,只能依靠认真刷牙、勤检查和早发现早治疗来帮助她保护牙齿啦。

2.第一次带小朋友看牙医的体验很重要!安静的候诊环境,体贴的娱乐设备,护士医生的安抚,关键是医生稳准快的高超技术,绝对能让孩子对看牙医建立积极正面的第一印象而不是留下心理阴影。这次看完牙让我觉得最值得的就是,小朋友回家主动说看牙的叔叔阿姨特别好,一点也不疼。告诉她下次还要去补两颗牙哦,她也欣然同意。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家长的焦虑也不知不觉减轻了。

3.提前做好绘本故事的铺垫和看牙流程的介绍很重要!我们一直在家讲《牙齿大街的新鲜事》和《科妮看牙医》,动画片小猪佩奇里也有看牙医的故事。

小朋友对这个话题并不陌生,特别是看到真实的就诊环境和绘本里很像,很有亲切感。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护士也是很不厌其烦地一直在用语言安抚她,比如说叔叔给你的小牙喷点水洗干净(牙钻),我马上就把哈克迪克拉出来啦,再坚持一下!熟悉的称呼和过程描述与小朋友的认识是匹配的,牙医也这么说,看来爸爸妈妈说的是真的,总之回家后她是更坚信哈克迪克的故事了,哈哈,而且看完牙的一个意外收获是她开始主动吃蔬菜,说是医生说对牙齿好我就吃。果然医生叔叔说的话有权威性呀!

4.治疗过程中以医生护士为主,家长配合少说话!说实话给小孩看牙真是一件费心费力的活儿,哭闹和挣扎都是难免的,而且小朋友总会找各种理由躲避,家长要把心疼放在心里,果断坚定有信心,配合医生多给孩子加油鼓劲。家长说话措辞也要小心,事先可以做做功课看看朱涛医生发的科普视频,比如说“叔叔阿姨”,少用第三人称,千万不能说“妈妈保护你”等等,总之家长先要稳住阵脚,情绪平静,才能给孩子勇气。

跟牙医聊了之后,我觉得回家还有几点需要改进:一是增加刷牙次数,除了睡前刷牙,早起后尽量让老人帮忙刷或者至少漱口,午睡前也尽量漱口或者简单刷;二是注意刷牙时间,饭后或者喝奶后半小时等到牙齿再矿化后再刷,我深刻怀疑我们以前晚间刷牙和喝睡前奶的时间间隔太短了;最后就是少吃零食少吃糖,尽量集中进食,防止牙齿一直处于酸性环境里。

第二次去补牙的时候我带去了一本朱涛医生新出的关于儿童牙齿科普书《顾好牙齿》,朱医生给小妞签名留言:“祝牙好胃口好,茁壮成长,一生健康!”这也是做所有家长的心愿吧。

最后,带小宝宝看牙没有想象中可怕,想想连车子都要定期保养,对于要用一辈子的牙为何不能多付出一点时间和关爱呢?爸爸妈妈是宝宝的榜样,全家一起来保护牙齿,让我们为八十岁还能保留20颗以上自己的牙齿而努力!(我已经没戏了,大家加油)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够治愈吗
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xg/82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