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苏菲的ldquo记克尔rdqu
丨狂喜丨
-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
?????????????????????????
小谈苏菲的“记克尔”(上)(点击可读)
记克尔的念诵,需要有严格的师承指授,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口舌之念上则无需这个条件。如果要进入心念、气念、意念,必须有开明大见的筛海在你身上一一指点。
整个世界从真主的一句话而出现,人是由真主众多尊名而来,反本还原,从名入手,由名到实。人的来降本就是生命科学,人的复升仍旧是生命科学,所以最后苏菲的功课就是进入生命科学的范畴。由本身下功夫。真主的尊名在人身上重要的部位有其位分,找到并激活,这是记克尔的本质。
这就好比锁子和钥匙的关系,锁簧和钥齿要严丝合缝,肉贴到牙里,牙钻到肉里,锁子才能打开。先天领受的密码,总得要合规的程序才能激活。
念记克尔就好比是寻道人在内在种一棵树一样。
真主在《古兰经》里有这样一个比喻:
????????????????????????????????????????????????????????????????????????????????????????????????????????????????
难道你没有看见吗?真主有过这样一个比喻:清净的言辞,好比一棵美妙的树,其根柢是深固的,其枝条上出在天空。(14:24)
这个清净的言辞(????????)就是清真言(????????????),它的根是往下扎的,枝是往上长的。这已经是一个最明白不过的指点了,筛海们在此处发现了人的生命奥秘,恕贫仆在这里不再多嘴饶舌。
记克尔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不同筛海的传授不同,同一个筛海对不同学生的传授也不尽相同。有常守“伊斯目杂提”(??????本质之名)的、有常守“伊斯目艾尔最”(???????最大之名)、有常守“伊斯目虽非提”(???????德性之名)的,最多的还是常守“奈非-伊思巴提”(???-????,否定-肯定句),也即清净之言(????????????)。清净言里机密也最大,所以被称为“艾福兑鲁记克尔”(?????????最尊贵的记念)。
记克尔的方式更是精彩纷呈。最根本、最古老的证据依然来自于《古兰经》。
?????????????????????????????????????????????????????????????????????????????????????????????????????????????????
他们站着、坐着、躺着记念真主,并参悟天地的造化。(3:)
赞念的方式不拘一格,可以站着、坐(跪)着、躺着,甚至走着,这文字背后其实凸显一个问题,即记克尔是不受任何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的,既然不受条件限制,背后又凸显一个更重大的问题,即记克尔是如流水一般长川不断的,没有停止、休息之说。
过去的光阴里,有个弟子问阿哈掉的筛海·凯马龙丁,您在什么时候赞主?在我休息的时候。那您在什么时候休息?在我赞主的时候。这就是连绵不绝,打成一片。站着的时候在记主,坐着的时候在记主,躺着的时候还在记主。站指点工作,人站立行动;坐(跪)指点休息;躺指点睡眠。确实高品的人睡眠和醒着一样清醒,如天使赞先知穆圣一样:他的身体在睡眠,他的心未曾眠。
这一节经文完美解释另一节注释纷纭的经文:
?????????????????????????????????????????????????
你们看守一切拜功和居中的拜功。(2:)
这是历来让很多经注学家头疼的经文,因为这是一句表述自相矛盾的话,这里的拜功泛指一切拜功,既然是泛指一切那么为何还并列出现一个居中的拜功?难道这个居中的拜功不属于一切泛指的拜功?明文学家判断这个居中的拜功为五时礼拜中的第三次晡礼,因为晡礼居于五时拜的中间位置。
五个指头虽有长短,但不能说哪一个贵过哪一个,五时礼拜哪一个都很贵重。真主的皇言,自然不会矛盾。居中的拜功当别有所指。???????????乌斯托这个词几乎所有的意思都是中间、居中、在其中的意思,也略有贵重的意思,因为居中而贵重。经注学家们意识到这个“居中的拜功”的重大,因而也翻译为“最贵重的拜功”。
这个拜功以“?”并列提及,显然非常重要,并不是五时礼拜。“在其中”,意思是在某事其中,而非几何意义上的中部。到底在哪里?成了一个猜谜一样的难题。古典学派的学者将此称为“费乐泽·达依木”(??????????)即“长川不断的天命”。礼拜有礼拜中和礼拜外的间断分别,不是长川不断的。只有呼吸是长川不断的。
苏菲学家认为这就是站着、坐着、躺着不拘于时间、空间、形式的流水不断的记克尔。至此,这个悬而未决的公案,才算得以解决。这里的“居中”,大有老子“守中抱一”的意味。
于是我们能看到世界各地的苏菲道团,各种多姿多彩的记克尔方式,有站立着摆动身体的,有跪坐着摇动头部的,还有旋转身体以舞蹈转圈的,有些动作幅度小,有些全身都参与其中,激烈而夸张,不一而足。习惯教乘的人多少会对此有诧异,这在教法上属于佳美的比达尔(????创制)。这亦非哪个人别出心裁的标新立异。皆有来源。
比如摇动头部的记克尔来源是泽克里亚圣人(?????),泽克里亚圣人在逃避追兵的时候钻入一个树洞中,追兵来了以后用锯子锯树,锯子拉到这边,泽克里亚圣人头避到一边念“俩一俩海”,锯子拉到那边,泽克里亚圣人头避到另一边念“印兰朗乎”。所以嘎德仁耶有一本驰名的记克尔经典,就叫《明沙勒》(???????????锯赞),只不过这本经是由华寺太爷带入中国的,很多人以为是纳格式班底耶-虎夫耶的经典。《明沙勒》在诵念的过程中要身体前后俯仰,体会圣贤们刀锯加身还一心念主的感受。
这些圣贤们在不同的状态和境界下,因为喜主、爱主而呈现出的生命面貌也不一样。有些处在一种沉郁的忧伤中,所以记克尔的节奏缓慢而哀伤,有些处在一种痴迷的狂喜中,所以记克尔节奏热烈而昂扬。有时候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甚至会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起来。人们都有这种经验,当内心极度喜悦的时候,禁不住自己会唱起来跳起来,若在寻常状态下则难以表现。
狂喜的火苗在心中摇曳不止,
被遗忘的身体随风飘摇。
比如阿哈掉的哲合勒记克尔在早期的时候呈现出一种极富有音乐性的刚烈昂扬的姿态,这是从西域初传而来的情景。光绪二十一年之后,哲合勒记克尔完全大变,一改原来的昂扬振奋,变得低沉忧郁、如泣如诉,这是由于战争的摧残,男性被杀光,剩下姑太太妇道人家勉力支撑,一念起记克尔就有无尽的悲伤。这种改变因时而异。
又比如筛海·哲俩伦丁·鲁米在精神导师舍穆斯离去以后,他陷入无尽的忧伤和抑郁中,每天在自己的斗室中踱来踱去,彷徨不可终日,忽然有一天终于压抑不住这种忧郁的能量,踱来踱去的彷徨步子竟然绕室旋转起来。据说这就是鲁米的毛拉维道团旋转记克尔的来由。这种配以乐器和音乐的是记克尔的另一种形式,苏菲里叫“撒玛”(????)。不过在鲁米之前已经有“撒玛”(????)存在。
关于“撒玛”(????)牵涉到音乐和舞蹈,这方面前辈筛海伊玛目·古筛勒有详尽的论述。可以看做是伊斯兰音乐的一篇小论文。南亚的契什丁耶道团对这种音乐性有很大的创造,发展出自己独具特色的音乐记克尔。
不管何种记克尔的方式,都是筛海们在他的生命状态中跃然而出的东西,绝不是某个人私意的定制。这点需要明白。动作也好,音乐也好,都是为了更好地让赞念者进入纯粹痴迷的状态,而纯粹痴迷的状态也会激发出身体不由自主的动作和节奏,这二者是相互影响的。
中国汉地的苏菲在传入一开始,为了迎合中国文化的中庸大雅,就把激烈昂扬的音乐性扬弃了(新疆的苏菲仍然对此保留和发展)剩下一种冲和平淡的色彩。尤其是早期苏菲真正践行了“不必公开(??????????????)”的精神,不管什么道统,都比较倾向于虎夫耶(暗藏)的念法。并且在虎夫耶的念法上又向前探索迈进了很大一步,这并不是说完全没有哲合勒(高念)了,众人的集体记克尔仍然是哲合勒式的,只不过音乐性大大降低。
其实到底什么是哲合勒,什么是虎夫耶,筛海们的意见也不一致。有些筛海认为,没有位分指点的哲合勒不算真正的哲合勒,否则公开的赞圣、拜功中的高念都是哲合勒。有些筛海认为苏菲的记克尔只是虎夫耶,因为暗藏(虎夫耶)的赞念是有位分指点的。
我们的筛海认为,在哲合勒上不必强求位分,集体哲合勒有百川归海的力量,益济很大,但虎夫耶(暗藏)记克尔只针对的是位分的指点。在高层次的记克尔上反而是不再要求位分的。
虽然这种虎夫耶念法完全不表露于外,但是内在如泉流、溪涧、如激流、如瀑布,姿态万千。呈现出繁荣热闹的景象。中国的筛海们根据中国的文化符号对这些念法种类进行了非常形象的总结归纳。就我所知的:
以记克尔的身体位分而言有:
二龙戏珠、七星转子、古井打水、通天倒海、众星捧月、两海相聚、梅花三弄、高山流水、韩信点兵
以记克尔的动作而言有:
凤凰颔首、狮子摆头、白鹤冲天、醉汉打拳
以记克尔的力度而言有:
击鼓鸣冤、拉锯扯锯、老妇哭丧、虎啸龙吟、细柳扶风、推波助澜
其中有些是不同修行阶段的念法,有些是给不同的学生的传授,有些是不同状态的表现。黄金时代的筛海们像精通医理的医生,会根据病情随时开药方。而我们现在不得不承认的一个悲惨现实是,很多苏菲道团的筛海们已经不会看病了,谨守着先人的一两张药方的已经算是难得的了,更多的是拿着先人留下的一味药,千人一药,所有人一个念法。
记克尔的高阶是“费克尔”(?????),也即是上文所引经文中的“参悟”,亦是拿中国概念强翻。关于“费克尔”,求主意欲,我们有机会再说。
求主恕饶和引导贫仆谈论中的错误。若有益济请给贫仆做好都哇。
—END—
??这里给一位小兄弟友情推广一下他的茶叶,之前在做“寻回纪”短视频,目前一头扎在云南茶山做茶叶,刚刚起步,很不容易。??头茬的春尖,清香在舌尖上,物美价廉,你都要买茶叶的,为什么不试试他的?长按下图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xg/6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