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和安全篇亭亭小课堂开课啦
为使长师学子们能深入理解防疫和防灾有关知识
亭亭开课来给大家科普啦~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授防疫和防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以激发同学们对学习预防知识的兴趣以及加强防御责任感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称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年,人类首次发现HIV,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1.血液传播输入或注射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血液制品或同艾滋病病人共用注射器等
2.性行为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艾滋病病人发生性行为而未带避孕套
3.母婴传播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孕期、产期或哺乳期,通过胎盘、脐带、产道、乳汁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如何预防艾滋病
1.拒绝毒品
2.提倡使用避孕套
3.拒绝共用注射器或针头,以及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牙钻、穿耳针、美容针等
4.除非病情需要,不经意接受输血和血制品
艾滋病知识你知多少
1.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能从外表上看出来吗?×2.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吗?×4.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吗?√5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得艾滋病吗?√6.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生下的小孩有可能得艾滋病吗?√7.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8.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吗?√
亭亭感悟: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让我们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来传播;据统计,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年平均可传染10到15人。所以为了避免传染,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怎样预防结核病?
初生婴儿注射卡介苗
患者及早治疗
患者家属检查
足够休息
房间通风
个人卫生
学校结核病防治
1.结核病检查是学校常规体检项目之一。
2.老师有义务对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并督促咳嗽、咯痰2周以上的学生及时就医。
3.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4.学校依据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诊断证明,管理学生患者的休学、复学。
亭亭感悟:
注意休息、保证营养:肺结核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多吃牛奶、鸡蛋和新鲜水果、蔬菜,以保证必需的营养;忌烟、酒和辛辣刺激性调味品。
提高防火意识
高校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学生宿舍及其它场所发生火灾主要有以下原因:
1、明火引燃。
2、乱拉乱接电线或电线老化,接触不良发热易引起火灾。
3、使用电器不当。如电灯泡靠近可燃物,长时间烘烤起火;使用电热器无人监管烤燃起火;使用不合格电器起火。
如何做好防火工作:
(一)学生宿舍火灾预防
做好学生宿舍防火工作,每个学生都要树立防火意识,认识火灾的危害,自觉遵守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不躺在床上吸烟,不乱扔烟头。人在疲乏时,躺在床上很容易入睡,烟头掉在被褥上,或者烟头扔在易燃物上,容易发生火灾。
第二、不在宿舍内使用电炉、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电热设备以及煤气炉、酒精炉、液化气炉等明火。学生宿舍内可燃物品多,使用电炉、酒精炉等,稍有不慎或疏忽便能引起火灾。
第三、不乱接电源。乱接电源容易使电流过载,如使用不合格的电器或电线老化,易引起火灾。
第四、不在室内点蜡烛看书。人疲乏入睡后,蜡烛容易引燃蚊帐、被褥,引发火灾。
第五、不在室内燃烧杂物。被燃物飘飞到床上,或者被燃物末彻底熄灭,人离开室内,都容易引起火灾。
第六、不要将台灯靠近枕头、被褥和蚊帐。灯头长时间点燃发热,容易引燃枕头、被褥和蚊帐,造成火灾。
第七、人走熄灯、关闭电源。切断室内电源,能彻底保证不发生火灾。
第八、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个别同学顺手带回实验用酒精,藏匿在床铺下,如有滴漏,一个烟头就可能引起起火或爆炸。
(二)实验室和实践实习中的火灾预防
实验室内电器设备没有定期保养维修,电器部件老化,也会引起火灾,危及学生安全。在实验室和实践实习中,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和有关制度,涉及使用化学危险品时,一定要注意防火安全,按照规定,一丝不苟地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火灾应急处理和灭火基本方法:
(一)发生火灾的应急处理方法
(1)争取时间尽快脱离现场
火灾发生后不要为穿衣、找钱财等琐碎小事而延误宝贵的逃生时间,要选择与火源相反的通道按顺序迅速逃脱险境,现场有浓烟时,捂住口鼻,应尽量降低身体或爬行,千万不能直立行走,以免被浓烟窒息。衣服被烧时,不要惊慌,可立即在地上翻滚以使明火熄灭。
(2)选择通道,果断逃离
如果楼梯上起火,但火势并不太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裤或被单,由楼上快速冲下,如果火势太猛而不能顺利通过时,可以利用绳子或床单撕成条连接成绳子,将一端拴在牢固的物体上(如:暖气管道)再顺着绳子从窗口滑下
(3)争取时间,等待救援
当各种逃生的路均被切断,则应退回居室内,采取防烟、堵火措施,关闭门窗并用湿被将门堵严,并不断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的时间,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做好个人防护,同时打开外窗呼喊或用电话手机同外界联系争取时间尽快得到救援。
(二)灭火的基本方法
1、隔离法:将着火的地方和物体与其周围的可燃物隔离或移开,燃烧就会因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实际运用时,如将靠近火源的可燃、易燃、助燃的物品搬走;把着火的物件移到安全的地方;关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管道阀门,中止和减少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域;拆除与燃烧着火物比邻的易燃建筑物等。
2、窒息法:实际运用时,如用湿棉毯、湿麻袋、湿棉被、湿毛巾被、黄沙、泡沫等不燃或难燃烧物质覆盖在燃烧物上等。
3、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当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该物的燃点以下时,燃烧就停止了。或者将灭火剂喷洒在货源附近的可燃物上,使其温度降低,防止辐射热影响而起火。冷却法是灭火的主要方法,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冷却降温。
4、抑制法:这种方法是用含氟、溴的化学灭火剂(如)喷向火焰,让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中去,使游离基链锁(俗称“燃烧链”)反应中断,达到灭火的目的。
以上方法在实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并用,已达到迅速灭火的目的。
预防交通事故
(一)骑自行车的交通安全。
(1)转弯前必须减速慢行,向后观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猛拐;
(2)超越前车时,不准妨碍被超车的行驶;
(3)通过陡坡、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或途中车闸失效时,须下车推行。下车前须伸手上下摆动示意,不准妨碍后面车辆行驶;
(4)不准双手离把、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
(5)不准牵引车辆或被其他车辆牵引;
(6)不准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7)大中城市市区不准骑自行车带人。
(二)行人交通安全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右边行走。
(2)横过车行道时,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注意车辆,不准追逐、猛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
(3)列队通行道路时,每横列不准超过二人。须紧靠车行道右边行进。
(4)列队横过行车道时,须从人行横道迅速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
(三)乘车人交通安全
(1)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和长途汽车须在站台或指定地点候车,待车停稳后,先下后上;
(2)不准在车行道上招呼出租汽车;
(3)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和长途汽车:
(4)机动车行驶中,不准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不准跳车;
(5)乘坐货运机动车时,不准站立,不准坐在车厢栏板上。
预防交通事故
发生交通事故的应急办法:
遇到交通事故发生,不要慌乱,要沉着冷静。
第一,要保护自己,看有无受伤。如果有伤要立即拦车、医院救治。同一起事故中有多人受伤,自己属于轻的,要帮助别人;自己属于重的,要求助别人,共同脱离危险。
第二,要保护交通事故现场。
第三,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在校园内小的交通事故要报告学校保卫处,由公安保卫部门来调解处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xg/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