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省重大医疗事故看美国CDC牙科
编者按
1月26日浙江省医院报告后核实,一名技术人员重复用吸管致5例病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多名责任人被处理,院长行政职务被免,直接责任人涉嫌医疗事故罪,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事件原文
这一严重的感染事件,值得每个感控人提起警灯,院感无小事!
那么,延伸一下话题,在牙科诊疗过程中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防护,需要有哪些注意点呢?我们一起来看下美国CDC发布的《牙科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指南》中的一些要点。
第II部分:预防血源性传播病原体
B.预防暴露于血源性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
综合推荐A对所有诊疗的患者使用标准预防防护措施。
(OSHA称之为“普遍预防”)
延伸阅读: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唾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即:将任何一名患者均视为具有潜在传染危险的对象进行隔离管理!
B将所有锐利物件(如,针头、定标器、牙钻、实验室刀具和管线)都视为被患者血液、唾液等潜在感染性物质污染,建立工程学控制机制和工作实践标准。
延伸阅读:工程学控制和工作实践标准
配备洗手或手卫生设施
污染锐器管理措施
食物和水远离工作区域
穿透黏膜的操作标准
标本运送标准
污染设施设备处置(清洁消毒)
C执行成文的综合干预项目,旨在减少牙科医务人员暴露与血液及体液中。
锐器伤防护A每年在市场上鉴别、评估和选取具有工程学安全特征的设备(如,麻醉注射器、钝的缝合针、伸缩型手术刀和无针静脉输液系统)。
B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定标器刀刃和其他锐利物件,丢弃于操作区域随手可获取的锐器盒中。
C请勿双手回套针帽或使用可能会使针头对准身体的其他技术。请勿在丢弃前弯曲、折断或移除针头。
D使用单手回套针帽或机械设备回套针帽(情况如多重注射之间或非一次性使用吸引注射器回套针帽)。
暴露后预防及疫苗接种A遵循CDC指南中经皮、黏膜或非完整皮肤暴露于血液或其他潜在感染性物质后的推荐措施。
B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接种程序接种乙肝(HBV)疫苗。(因目前尚无HIV及HCV疫苗)
延伸阅读:乙肝疫苗接种程序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
对于意外暴露于乙肝病毒的人,可:
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并在3和6个月内复查。
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10mIU/ml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20μg),于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μg)。
有效杀灭血源性致病微生物
麦瑞斯物表消毒产品卡瓦布/卡瓦液卡瓦布/卡瓦液(CaviWipes/CaviCide)是卡瓦诺保科集团美国MetrexResearchLLC研发生产的全球物表消毒明星产品。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检测报告显示,卡瓦布/卡瓦液对物体表面多种致病微生物,对血源性致病微生物有非常好的杀灭效果,能够在2分钟杀灭艾滋病病毒(HI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等,有效杀灭率达99.%及以上。
此外,卡瓦布/卡瓦液中低浓度的异丙醇成分使其对血液类有机污染具有非常优异的清洁能力,去除物表有机污染以保障后续的消毒有效性,清洁消毒一步完成!有效阻断牙科诊室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
权威认证,安全消毒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xg/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