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倮倮之彝汉辞典依乌
46——55
依乌
小倮倮之彝汉辞典
向上滑动阅览
46、「胞衣」孩子生下来后,接着还有一个东西,女人们会把它包好,然后选择一棵能结果的树,把它放上去,寓意开花结果儿孙满堂。但是一定得拴好,千万不能掉下来,掉下来,被狗或者其它什么野物叼了,不好。汉族的这个这个,胎盘,我都说不出口,因为一不留神就会被人顺走,吃掉,说是大补。阿弥陀佛,妈的。
47、「胡子」人身上的毛,长在不同的地方,称呼就不一样,比如长在头上的叫头发,长在唇上的叫胡子,下面的就不说了。彝族人大都不长胡子,他们认为只有汉人才长胡子,汉人长胡子是因为用瓷碗吃饭,我不信,直到工作以后长出胡子,我才相信是真的,现在,我每天端着我的饭碗,长得越来越像个汉人,有胡子的汉人。
48、「眉毛」眉毛很重要,真的,彝族人很看重眉毛,没有眉毛的就是癞子,麻风病,所以最忌讳没有眉毛;汉区则不一样,特别是女人,要用镊子把眉毛一根一根拔了,有时拔得多,有时拔得少,有时全部拔,然后用眉笔再重新画上两条假的,实在想不明白,想了几年还是不明白。
49、「鼻子」彝族人的鼻子,比你所见过的任何一座山峰都高,不高就不是彝族人,高得不能再高的,会弯下来,成为鹰钩鼻。汉族的鼻子需要垫一下才能跟得上,医院,有垫鼻子专科,生意很好。
50、「狐臭」就是源自腋下的一种具有特别杀伤力的味道,很不可思议,人工无法调制,彝族人最忌讳的就是狐臭,甚至胜过麻风,他们认为狐臭是有遗传的,所以不敢娶也不敢嫁,汉人好象不太讲究,喷点香水即可。有一项国际体育项目特别适合狐臭的人,那就是拳击比赛,你想象一下,一抬胳膊,别人一捂鼻子,就可趁机一拳将他撂翻。
51、「肚脐眼」就是长在肚皮上的一个眼眼,平时一般没什么用,也不怎么用,更不能随便露在外面,应该属于隐私部位。肚子痛的时候可以从烟杆里取一些烟渍涂抹在上面,效果明显。夏天的时候,城里的汉族女人喜欢穿露脐装,形状各异,不能多看,看多了伤眼睛或者伤心。
52、「指甲」不论手指,脚趾,都有甲,甲不能长,能抠痒就行,女人不能没有指甲,没有的话怎么抓人呢,特别是脸。现在也有的学坏了,学汉人给指甲或者趾甲上油,刷色,然后,看个壳。
53、「洗脚」洗脚,不如洗被盖,洗被盖不如翻过来盖,不知道是谁说的,有点意思。不过脚洗得少是事实,因为第二天还要用,还要下地,还要沾土。城里的人,脚不沾地,还天天洗,在家洗不干净还要到外面洗,外面有洗脚房,灯光有点粉。
54、「鸡汤」鸡汤一定是鸡的汤,一定是刚杀的,刚煮的鸡的汤,上面飘着一层鸡油,小颗小颗,黄灿灿的,舀出来放着不冒热气,不知道的一口下去,就只能仰头数椽子和立柱,语无伦次。汉人的鸡汤可以是鸡精,句子,软文,音乐。
55、「狗粮」第一口新米要先给狗吃,感谢洪荒时代狗把粮种藏在尾巴上带给人类,所以人吃什么狗就吃什么,没有单独的狗粮,也不分狗单不单身;现在不一样了,有单身狗,有狗粮,狗粮还可以撒。
1——45
依乌
小倮倮之彝汉辞典
1——20
1、「名字」一定得放在父亲的名字后面才有效,在彝区,父子连名制既是身份证又是通行证。除了登机、办卡及出国不好用外,打仗、娶妻、赊帐都好使。
2、「家谱」是一棵树。你像一颗果子,结在属于你的枝上,不能乱结,乱结,就结乱了。汉人的家谱写在纸上,得翻;彝人的家谱得记,能背,否则身份就会含糊,一含糊,就玩完。
3、「长幼」彝人,不论多大,只要膝下无子都算小,反之则是大人。大人就该有个大人样,否则,就是为老不尊,我也为老不尊过,所以南无阿弥陀佛阿里巴巴吃西瓜,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说白发是挑染的了。
4、「城巿」是那些剖腹产的孩子们成长和居住的地方。除了母乳,他们尝尽天下自以为是的粮食,花十几二十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來学会适应自己制定的规则,就像红灯停,绿灯行,稍有不慎,只有下盘再來。
5、「哭丧」彝人有奔丧哭丧的习俗,现在的年轻人多大不会,一般都会故意落在人后,蒙混进场,这多少有点挂不住。现推荐一秘笈,管用,每逢此等场合,尽管扯开喉咙唱童安格的"我的梦一一一有一把锁",切记,其他字含糊点,"梦"字声音一定要大要长,试试一一一效果空前。
6、「茅厮」以前没有,现在也不一定都有。屋里的人,只要说我去外面一趟,一定是去树林、玉米林,野地或者背风的地方,只要不让人看见,都行;想干一票大的,就去山上,山上空气清新,视野开阔,情不自禁。汉区叫厕所、洗手间、卫生间、盥洗室,说得好听。
7、「猫」是养来逮老鼠的,谁家的老鼠都可以逮,所以不能偷,偷了要罚九两金。城里也养猫,但只是养,像赡养老人一样养,要是逮了老鼠,大人就骂,嫌赃,猫就被宠成独生子女。
8、「火塘」是取暖器、厨房、会客厅、讲习所、产房和临终的地方。火不能熄,熄了就灭了。汉区没有,所以不用熄,也不用灭。
9、「洞房」呵呵,羞死人,不说了,彝区没有。
10、「干杯」外来词汇,很害人,不是一般的害。“酒要呡着喝,肉要咬着吃”是祖上的规矩,现在是,一种不用杯子的喝法。
11、「生日」彝族人不过生日,生下来就一岁,没必要一天一天数着活。活个大概就行,一个彝族男子,一般是不好意思活过四十的。寿比南山,是一句很重的话。
12、「开水」一般是问候病人时才用,还能不能喝一点开水?如果能喝,证明没有大碍,倘若不能了,就说明病入膏肓,有问题了。我身边有很多油腻男,手不离保温杯,看来时日不多了。
13、「吃饭」吃不语,且速度要快,多喝汤,少吃肉,要吃也绝不能超过三坨,除非是吃货。汉人则不,慢慢吃,一吃几个钟头,还喝酒,边吃边说,猜令,划拳,劝酒,罚杯,人际都在桌上。
14、「转转酒」再多的人,也只有一个酒杯,酒少,珍贵,必须分享,一大堆人包围一个酒杯,依次转过来,到了,呡一口,拭一拭杯沿,再传下去。等的过程漫长,就说话,谈古论今,口头传统,就靠一杯酒,传承下来。
15、「披毡」纯毛且手工,可披可盖可垫,防潮隔热,活时必需,死时必备,人手一件,羊毛出在羊身上,人毛出在人身上,所以人必须对羊好,咩——
16、「戒酒」戒酒,就是不让自己再继续喝酒。需要做一个仪式,至少杀一只或者一个令自己心痛的值钱的可惜的猪或者羊,叫上几个族人见证。一般都是自愿戒的,也有被强行戒的。但复喝率高,经常听到戒了酒的人说,我是戒了酒的,现在只喝点啤酒。
17、「门槛」门槛,实木做的,再穷的人家都有。进了门槛的就是一家人,出了门槛的就成另一家人,所以千万不要随便把别人家的女儿带进门,进了,就得认;不认噻,再问一句,进没有进?进了,那还有啥说的?认起,再不认就打燃火!只不过现在的门基本上都换成了防盗的,门槛忽略不计,又冷又冰。
18、「孕」孕,就是怀上了,一般都不说的,不像汉人,见面就问,好久怀的啊?咋个怀的啊?反应大不?不好回答,所以照样劳动,砍柴,背水,洗衣裳,时间到了就哎哟几声生下来就是,不大惊小怪;男的只管开荒,播种,收获,从不参与女人们的事;城里的就不一样了,什么孕检,备孕,排卵,着床,胎心,胎位,脐带,步步惊心,从医院抱出来的孩了,老是觉得有一股药水味。
19、「镶牙」就是把牙弄得金光闪闪或者银光闪闪。镶牙要尽量镶门牙两边的,一眼就能看见。镶了牙的人爱笑,镶在左边,就往左笑,镶在右边,就往右笑,左右都镶了的就整体笑,哈哈。镶牙有利身心健康,有利于维稳工作。
20、「烧鸡」鸡都是要烧的,俗话说穷人烧鸡七天糊味。烧鸡的时候毛燃得好,说明天要晴,反之则阴。有一句谚语叫鸡毛烧鸡,鸡油炒鸡,说的是鸡能自给自足,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做鸡。
21——44
21、「木勺」木勺,即是汤匙又是饭瓢,吃饭用的家伙,选最好的杜鹃木做成,耐温耐寒,不烫嘴,舀饭进食时在齿上轻轻那么一磕,木质的声音清脆悦耳,像一只啄木鸟。在味千拉面馆就能见到类似的木勺,这帮小个子,模仿能力强。
22、「裙子」裙子,是女人穿的。裙子里面的腿,长得怎么样,你永远别想见到,露出脚背已经很够意思。晾晒或者挂裙子,不能太高,得低,既使里面没有腿,也不能让你想象。男人不能从裙底钻过,忌讳。现在的凉山,红裙舞得底朝天,真的是想入非非。很多餐厅,也把裙子挂在墙上,在裙底吃喝。彝红这么严肃的剧,更是一来就把名字写在超大的裙子上,我还以为讲述的是初潮的故事。
23、「彝文」彝文,很老,汉文都拿它没法,但是却常被自己糟践,八十年代被规范以后,四省区就没法交流了,这口气,一直如鲠在喉。
24、「金花」金花,很漂亮的名字,但经常挨打,一说打金花,个个都有兴趣。有个当父亲的来找上班的儿子,同事跟说他,呵呵,他干金花去了,当父亲的叹了口气,只好去洗头坊挨个问,你们这儿有没有一个叫金花的?他不知道金花是一种赌法。
25、「匪」匪,就是水,冕宁话。喝口匪就废了,意思就是喝口水就睡了。据说当年红军过彝区时,找了个当地的向导前去侦察,回来报告说,报告,前面发现一股匪。吓得领导赶紧下令匍匐前进,爬拢了才晓得是一股水,土话,安逸。
26、「枪」心里不窝着一团火的,不是枪。枪火出没,响彻山谷,被击中的走兽,倒下之前竖起拇指,服!彝人,活像一把枪,精瘦干练,高冷,眼睛像枪口;被看的人,会在身上找枪眼。现在不行了,枪被禁,许多老人眼神迷离,无法瞑目,就差那声砰——也有用爆竹替代的,从纸里爆出来的声音,没有钢的铿锵,顶多像个屁。
27、「乞丐」不好意思,没有。族人最要脸面,所以绝不会让一个人伸出手去讨口,谁家出了这样的人材,就丢死谁的先人。乞丐,没有没有。
28、「父亲」父亲,就是那个从不正眼看自己的女人,也从不屑于自己的儿子但还得给他娶媳妇的男人。他们主要负责抽烟,喝酒,议事,狩猎,屠宰,或者为一个女人,打几代人的冤家。
29、「儿子」儿子,是父亲的童年,冤家,超越或取缔者。负责为家族发展人口,送祖归宗。
30、「石匠」石匠,一般都来自汉区,是被鄙视的职业,需要时,请到家里,材料还需匠人自已去找,看见有人在河坝里翻寻石头,就知道有人家请了石匠。凿石磨,叮叮叮,石磨凿得差,招待办得次,石磨凿得好,有肉又有汤。训自家孩子时,就爱拿石匠比对。
31、「盐」盐,精贵,不容易得,能买一坨盐的人家,看见他家的房子,都咸,这是以前,想到盐,口水滴嗒。那时候,得大脖子病的人多。现在,又提倡尽量少摄取盐,不懂,我只想活得有盐有味。
32、「口粮袋」是过年期间挂在中柱主位的方向,为还未被超度的先祖预备的福袋。袋子一般是用獐子,麂子,牛,羊的皮或者布做的,必须是两个,一个装燕麦炒面,一个装荞面,配两根没有瑕疵的木勺。如果曾经有过夭折的族人,得再捏几个小饭团加上。过年送祖那天,才把袋子取下来放在神龛上,理好背带,做成一副要背走的样子,把拴年猪的绳索也一并放上,意为把年猪也牵走。平时长者去世时,也因为先祖要回来接人,所以也得挂上口粮带,否则路上没有吃的,等山上火葬地的青烟升起,才把袋子取下来。
33、「泼水」用木桶背回来的水,原本是舍不得泼掉的,但一旦寨子里死了人,家家户户就都得把水泼掉,据说是担心魔鬼会在水桶里清洗杀人的刀。
34、「口哨」口哨,是鬼的语言,切忌在晚上吹,吹了,鬼会过来,与你窃窃私语,不信,你晚上可以试试。
35、「吃麻」不敢说吃大麻,怕公安。三四月间,疾病盛行,就会把大麻籽和燕麦合炒,大人小孩都吃一点,很香,预防疾病,少吃大麻。想起来,已经有很多很年没吃了。
36、「洗衣裳」就是洗脏了的衣裳,如果男的说今天我洗衣裳,那就等他洗,狠狠洗;但女孩子如是说,那就一件都不能让她洗了,言下之意就是她身上,来了脏东西。
37、「风」风,分两种,彝风和汉风。彝风热,向上吹,破屋烂房被掀翻;汉风冷,向下吹,病牛瘦马倒一片。其它什么东西南北风,一样不认,吹也白吹。
38、「藿麻口袋」藿麻草,有毒,接触皮肤会灼烧疼痛,奇痒难止。彝区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但干了的时候可以割回家捶打抽线,和着灶灰熬煮,再打上几个蛋润一润,藿麻线就不会那么硬,织成藿麻布后一般用来做口袋,三只耳的藿麻口袋,在彝区,曾经很多。也有穷人家用它的来做衣服穿的,我说的是旧社会,旧社会哈。
39、「床」床,原本是没有的,所以也没有上床一说。顶多用四根带杈的木头撑个架子睡,或者席地而臥,也有铺了张毛毡就睡的。客人来了就住门外的民族招待所,也就是畜圈的二楼,二楼是专门用来堆放燕麦和水稻的桔杆的,客人来了,楼上寝,草香草香的。
40、「鬼火冒」有火从远处冒出来,时而一把,时而几把,时而聚拢,时而分开,这就是鬼火,没啥说的。楼上寝时因为视野开阔,自然就会经常见到鬼火冒,所以每天晚上都要团结紧张,严肃活剥。现在一说到鬼火,就老是想在谁的背后躲一躲,好吧,就你。
41、「穿耳」就是穿耳洞。穿耳,要从娃娃抓起。这一点,彝族人落实得很好,小男孩只穿左耳,小女孩左右都要穿。小女孩说,凭啥子我穿两只呢?当妈的就说,穿一只的只得一颗糖,穿两只的就得两颗。我说那我也要穿两只,妈说,爬,瓜娃子。我看也像。穿的时候,先用一片绿树叶包住耳垂,哄瓜娃子一样说,不是穿你的耳朵,是穿的树叶,于是,烧红的针就卟嗞一声穿了过去。也有的不瓜,打死不穿,就从树皮上取一个虫壳,咬在耳垂上,几天后,一不小心就被咬穿了。我的耳洞,就是被虫咬的。
42、「禁食」禁食,是女孩子出嫁之前必要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因为路途遥远,送亲的又都是长辈,且都是男的,所以路上不好侍候。起因是因为一个不禁食光进食的新娘引起的,她在马背上一颠一颠,就有了很多的问题。问题不是很好处理,于是她就把问题解决在了绣花的包里。趁大家过河时不注意,就连同包一起悄悄顺进了河里,谁知绣花的包一漂出水面就被送亲的人捞了上来,结果很不好说。所以从那以后女孩子出嫁都得禁食。根据远近,有禁九天、七天、五天、三天的,一天都不用禁的没有,除非是不嫁的老姑娘。
43、「油啧儿」就是从吊在梁上的猪的板油上削下来放进锅里熬完油后剩下的那一丁点油渣儿。再也不可能还有比这更香的东西了。娃娃多的人家,最让人为难的就是这点油啧儿,把它抢进嘴里,嘴被烫起一万个泡我也愿意。
44、「内裤」内裤,什么内裤?没有没有,我们从来不穿这些奇奇怪怪的小东西,天生的,都不要束缚它。
45、「捅窜耳胡」彝族人很少长胡子,特别是窜耳胡,有了也经常拔,不说捅,那捅窜耳胡是什么意思呢,问男的,也不说,只是脸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jg/5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