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山地气动钻机利器是怎样炼成的

“单井8分钟,日钻井进尺超过米,是洛阳铲效率的8倍”,年,黄土塬气动钻机“3个8”的历史新记录一举改写了黄土塬50年人工钻井历史,成为公司最瞩目的创新成果。在亮眼成果的背后,是工作室22名技师长达一年多的辛勤与汗水,是创新路上无数次失败与重来的执着与坚守,这是一次勇气与耐力的赛跑,跑到最后的他们,笑的灿烂,也赢得精彩。◇匠心汇聚

年年初,身负公司、物探处重托,“杨新勇创新工作室”团队毅然接手黄土塬钻机研发这一创新任务。

“具体研发方案怎么设计?“没有成功经验可鉴怎么办?”让杨新勇、陈鹏两位从事汽车修理专业的专家一筹莫展。这么多年,车辆的各种故障在他们手里都能迎刃而解,可对于气动钻机的设计研制他们完全是个“门外汉”,没有学过专业机械设计、对于地理、地层结构特点更是得知胜少,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决定迎难而上。利用空闲时间学习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别人陪着家人共度周末的时候,工作室人员在办公室、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大多数时间午饭就是一碗牛肉面、一桶方便面。在钻机主要数据确定的那段时间,他们总是忘记下班时间,为了一个传动速比的确定,翻过的资料堆满了整个工作台,计算完一个数据便已是凌晨1点多,凌晨1点的石油小区,静谧中飘散着芳香,只有大树、花草记得住他们的辛苦与付出。年10月,由杨新勇、陈鹏、党小富三位同志组成的研发小组开始了对轻便钻机的前期研制工作。在没有任何机具和钻机设计经验的情况下,他们自费购买微型汽油机、麻花钻杆进行摸索性试验。为了能够找到设计灵感,每次试验陈鹏都亲自动手操作钻机。轻便钻机的自重和额定输出扭矩是两个比较重要的技术参数,为了确定这两个设计参数,陈鹏和杨新勇计算、查阅资料验证可行性方案常常至深夜。为了找到耐压、质量轻的输气管线,他们三天行程四千多公里,奔波到省外寻找符合设计要求的输气管线加工厂,连夜加工输气管线,解决了轻便钻机输气管线这一重要附件。年11月,钻运中心决定研制气动空气排屑形式轻便山地钻机,召开创新项目课题招标会,杨新勇、陈鹏两位专家以成熟的设计思路赢得了该项目的研发课题。12月,两位专家钻机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成熟,在钻运中心课题专项讨论会上通过,开始样机试制。从年1月起,杨新勇和他的团队伙伴就把“家”搬到了作业现场。白天跟在洛阳铲钻工、水钻、风钻钻机旁,统计钻井数据、摸索机械运转原理、研究应该用什么方法攻克技术难题,晚上回到宿舍就开“头脑风暴”会,交流意见想法。研究中,一个钻头强度问题迟迟无法攻克,杨新勇带着团队跑到宏业公司找专家求疑解惑,在理论上取得突破后,立即组织大家投入方案设计。图纸改了一稿又一稿,模型改了一遍又一遍,终于集洛阳铲钻具硬度、水钻、风钻速度多种钻具优点于一身的黄土塬气动钻机方案成功问世。因为加工能力问题,新设计钻具在宁夏一个机械厂展开加工试制工作,从工地上刚回来的杨新勇,顾不得回家便又一头扎进了机械厂里,一厘米一厘米精益求精,一个卡扣一个螺帽的反复琢磨,第一台黄土塬气动钻机HTZ-20A型终于成功问世,并立即投入吴堡、平凉施工现场展开试验。◇利剑锋芒寒冬时节的黄土高坡时时卷起漫天飞舞的黄沙,站在生产现场上,听着耳边气动钻机轰鸣,看着以前用双手、汗水一寸寸缓慢推进的钻杆在空压机的带动下一米一米高速钻进,几个大男人兴奋的手握在了一起,几个月的辛苦终于见到了效果,这比什么都值。

为了能及时准确掌握HTZ-20A型轻便钻机性能和现场施工数据,尽快摸索制定出完整的生产操作规程,研发团队成员党小富主动提出前往野外生产一线,与钻机操作人员同吃同住并一同操作钻机。通过半个月的努力,他详实记录了上万字的HTZ-20A型轻便钻机性能及技术指标参数,把记录下来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团队技能专家,便于进一步科学合理的调整参数,为第二代黄土塬HTZ-20B型轻便钻机的研发打下基础。气动马达是气动钻机的动力源,也是主机的核心部件,国内市场上所用于气动马达润滑的“油雾器”安装在钻机上都极易受到刮蹭而损坏,不能满足两款钻机的润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团队专家在钻机旁一蹲就是两个多小时,等站起来已是手麻脚麻无法行走。经过一个月的攻坚,他们最终利用气动钻机的空心握把做为油雾器储油腔,用体积较小、控制可靠的快方阀开关组合,完成了气动钻机润滑油雾器装置,解决了二代气动钻机难以解决的“润滑”问题。

年3月,样机试制成功,立即投入队工区黄土塬现场进行试验,取得巨大成功。黄土塬全气动风钻的升级改造试验和规模化试生产解决了黄土塬钻井“干不了、干不完”的难题,而且大幅缩短项目周期,加快了勘探节奏,实现黄土塬三维年完成能力由km2到km2的跨越。

◇未来可期

CQHTZ-20A20B只是黄土塬系列钻机的开端产品,要彻底攻克地表沟壑纵横,地下复杂多变的世界独一无二的黄土高原钻井难题,道路既艰又长,黄土塬气动钻机研发还奔跑在路上。年3月,长庆物探处地震项目陆续复工,黄土塬气动钻机研发团队再上征程,在邹剑、杨新勇、陈鹏的带领下,研发团队瞄准钻机钻具、管线、动力源三个模块,展开二次研发,他们的目标是“打得快、花得少、适用广、小型化、智能化”,适应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各种地层、各种地貌。

晨光中的黄土高坡朦胧而又广袤,杨新勇创新团队又一次踏上了气动钻机可行性试验的征途,道阻且长,未来可期!

------END------

图文

王睿王玉梅编辑

心语审核

魏文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jg/43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