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还是学渣孩子的未来一眼看出父母必
罗静《给3-4岁的孩子怎么挑绘本》
写在前面
放假了,爸爸妈妈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大多数的父母要么带孩子出门远游,要么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
其实,除了这些,有一件小事只需要父母每天坚持,就能在这个假期给孩子打下很好的底子,让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拉开差距。
那就是亲子阅读。每天抽出固定的一小段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你们都很喜欢的书,不仅可以让孩子爱上书,还能增进亲子感情。
关于给孩子讲故事的技巧,我们也说过很多。比如:给孩子讲故事,不必全部说破,不需要在故事的结尾,跟孩子再去强调一番这个故事“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是传统的中国语文课堂上最爱干的事。
但有的妈妈会问:如果不能向孩子提问,以确保他是否听懂了故事,那就这样简单读完就算完吗?
当然不是。
不去说破故事,不去破坏一个经典故事的完整性,不代表父母完全就失去了自己的主动性。我们完全可以把故事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去换用游戏的方式重新演绎故事,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深入体验故事。
这样做,不仅会拉近孩子和故事本身的距离,帮孩子获得心灵的滋养,同时还会促进孩子日常习惯的形成,极大增进亲子关系。
对于那些刚开启亲子阅读之旅的父母而言,通过这种角色扮演游戏的技巧,去帮助孩子对阅读发生积极的兴趣,更是十分重要。
父母们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也可以多用用“角色扮演”游戏的方法。这个技巧,具体如何用呢?下面我们以两个经典绘本为例进行解读。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帮孩子养成每天刷牙的生活好习惯
(日)五味太郎文/图
《鳄鱼伯伯牙医怕怕》讲了一个快乐的略带讽刺意味的戏剧故事,角色简单,情绪夸张。
鳄鱼牙齿长了蛀牙,不得不去看牙医,可是他怕疼。
牙医知道鳄鱼要来,也很害怕,可是他是牙医,不能拒绝为病人看牙。
在牙医用牙钻给鳄鱼治疗蛀牙的时候,鳄鱼疼得生气,可是生气是没有用的,只好乖乖地“做好最坏的打算了”,牙医也是……
后来,牙医给鳄鱼修补好了牙齿。告别的时候,鳄鱼说:“我明年真的不想再看到他。”牙医也说:“我明年真的不想再看到他。”
最后,鳄鱼说:“我一定不要忘记刷牙。”
牙医也说:“所以你一定不要忘记刷牙。”
这本绘本特别适合父母在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做游戏时,可参考下面的小提示。
?趁着某次跟孩子读这本书的时机,很自然地跟孩子提出:我们来玩个有意思的游戏吧!
?建议让孩子来选择扮演牙医还是鳄鱼,然后根据绘本的故事情节进行扮演就可以。
?可以不用全书都扮演,只截出某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片段就好了。顺便拿手边比较方便的东西,假想为道具,这会让孩子觉得更加兴奋。
?演完了,可以与孩子有简单沟通。比如:看牙医还是挺可怕的吧?我们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啊!
?角色扮演结束后,还可以有深化和应用。譬如当天晚上,你陪孩子刷牙的时候,就可以再次提及之前你们玩过的角色扮演,或者直接跟孩子说:我们的小鳄鱼现在刷牙可真认真啊,再也不要去看牙医了!
《大卫,不可以》——反着演,给孩子的负面情绪找一个出口
(美)大卫·香农文/图余治莹译
大卫·香农以小男孩大卫为主角绘制了一系列绘本,《大卫,不可以》是第一本。香农除了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大卫的调皮行为外,在收尾之处也总是有贴心的安排,让大人与小孩儿都觉得温暖。
大卫的妈妈总是说:“大卫,不可以!”大卫伸着舌头,站在椅子上,颤颤巍巍去够糖罐;大卫一身污泥回家,客厅的地毯上留下了一串黑脚印;大卫在浴缸里闹翻了天,水流成河;大卫光着屁股跑到了大街上……每一幅页面里都有妈妈说的话“大卫,不可以!”
但是,故事到最后来了个转折。大卫在屋子里打棒球,把花瓶打破了,被罚坐在墙角的小圆凳上,眼泪都出来了。于是,妈妈对他说:“宝贝,来这里。”妈妈给了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对他说:“大卫乖,我爱你。”
几乎每个孩子都是听着父母说“不可以”长大的——当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和成人制定的各种规则相冲突时,父母口里反对的语句可能会脱口而出,就跟绘本里的大卫妈妈一样。然而,“不”听得多了,孩子自然会产生无力感,变得不自信,或者叛逆。所以,这个时候,给孩子的负面情绪找一个出口非常重要。
父母在和孩子玩这个角色扮演游戏的时候,可以参考下面的小提示:
?这个游戏的步骤仍然可参照前面一个绘本的几大原则:自然而然地提议并开始;不必整本书都扮演;扮演结束后,要跟孩子有交流,治疗白殿疯的最好的药成都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jg/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