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博士看牙怕痛是人之常情,了解牙科麻醉
如果我问大家为什么怕去看牙医?大概除了怕花钱之外就是怕痛了,很多很多年前那种不打麻药就上牙钻开钻仿佛在神经上弹琴的牙科治疗让经历者一辈子难忘,不幸作为牙医的我也留有这种挥之不去的儿时留下的感觉。
(麻醉是牙科治疗的必要准备)
透露一些三十多年前的牙科教学,老师都会教我们做学生的一门“绝技”,那就是以最锐利的眼神,最准确的定位,最快捷的手法,在引起患者巨痛的蛀牙上开髓(打开急性发炎的牙齿髓室减压止痛),让患者以最短时间的疼痛换来立刻见效的疼痛缓解,然后就能从容地放入毒杀牙神经的药物,等待下次复诊时清除神经坏死残留的根管。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科研的深入,牙科也正在从一门古老的医学科学转变成为现代医疗服务,一方面攻克技术难关,变不可能为可能,为丧失牙齿的民众带来第三副牙齿(种植牙)福音。另一方面,牙医们几十年来一直都在做着让看牙不再疼痛的努力,不断改良麻药的性能和注射麻药的装置,希望尽量做到在牙科治疗中将疼痛和不适降到最低程度。现在,“无痛治牙”已经是很多牙科诊所打出的诱人招牌。
(新型麻药)
那么,真的可以在牙科治疗过程中无痛吗?真的再也不要忍受钻牙时那种钻心的疼痛了吗?我给你的答案是:是的!如果现在还在治疗中让你重温儿时那种钻牙时恨不得从牙椅上蹦起来逃走的痛苦感受,那已经绝不是一名合格的牙医了。麻醉剂(麻药)的进步(量小效强)和注射器的改进,以及全身(基础)麻醉方法的引进,牙科治疗终于要和疼痛说拜拜了。
先回顾一下大家耳熟能详的几种麻药像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吧,那是当年我在口腔科担任颌面外科时每次手术都会使用的麻醉剂,因为效力有限,需要使用较大的注射针管注射相当的量才能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加上维持时间只有几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左右,如果遇到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还得反复追加注射才行。那时候基本上使用玻璃注射器,反复消毒使用。后来市面上流行一次性的塑胶注射器,虽然可以避免交叉感染,但是容易流入社会被不法分子滥用。随着如“碧兰麻”、“斯康杜尼”等国外流行的新一代麻药的引进,麻药量更小,麻醉效果更佳,注射器也更加小型化,注射针更为纤细,注射麻药时的体验已非往日可比。
(小型化的注射器)
在这里科普一下牙科麻醉的种类和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的种类根据手术的范围和部位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例如像头颈部肿瘤摘除术和周围淋巴清扫术等大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肯定需要全身麻醉,以使患者处于绝对无痛(无意识)状态,确保长时间的手术顺利进行。而一般的口腔齿槽手术和牙科治疗更多采取局部麻醉的方法。但是针对牙科治疗恐惧人士和难以配合的儿童,国外也常采用吸入笑气这种全身基础麻醉的方法来进行治疗(下文会有涉及)。所以,针对一般的牙科治疗,我们只要大致弄明白局部麻醉(简称局麻)就行,局麻指的是通过局部注射的方法,将麻药注入需要手术的部位,以起到暂时阻断神经末梢和纤维传导,达到某个部位痛感消失的效果。
局部麻醉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使用制成喷雾状或软膏状(如地卡因)形态喷洒或涂抹治疗区域,使得表层皮肤或黏膜产生麻木感,一般仅用于简单而快速的牙科治疗,比方松动明显的乳牙拔除和成熟脓肿的切开排脓等。另两种分别称之为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前者是通过注射方法在术区周围的组织中注入一定量的麻药以达到快速局部麻痹神经末梢的效果,而后者是在较高层次阻断神经的根部以达到麻醉某一片区域的目的。一般而言,浸润麻醉进针较浅,而阻滞麻醉进针较深以达到神经较高分支的位置。
麻醉是怎么让疼痛暂时消失的呢?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简单的口腔解剖课。人的大脑就是神经中枢,从大脑发出很多支的神经支配全身各处的运动和感觉功能,而支配人的口腔(包括牙齿)的叫做三叉神经(有人可能听说过三叉神经痛这个毛病),分别是眼支、上颌神经及下颌神经这三支(如图)。它们离开大脑的位置不同,支配的区域也不同,分工明确,分别管理着面部和口腔及牙齿的运动和感觉(如图所示)。
(黄色的就是三叉神经支配的区域)
我们时常在诊疗中打完麻药后得到这样的反馈:怎么这次和上一次麻的地方不一样?为什么这次麻木的感觉的不像上次那么强烈?这并不是因为患者隔得时间久了忘了以前有过的感觉,而是不同部位受到不同神经的支配,感觉当然会不一样。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张示意图上清晰地标注着每一条神经都会有自己固定的区域和牙位。可以看出上颌神经支配上颌,分支比较多(前、中、后上牙槽神经各自管理着自己的地盘),这样的话如果治疗某个牙齿,也许我们只要阻断单颗牙的神经即可,麻木感会小很多。而下颌的下牙槽神经却是支配左右其中的一侧整排牙齿,麻醉后使得半边脸和舌头当然以及单侧的牙齿都会失去感觉,麻木感远较上颌来得强烈。这就回答了刚才的疑问,为什么都是打麻药,感觉却差很不一样。
(上下颌神经在口腔的分布,牙齿由不同神经支配)
我们不必去说打麻药的具体方法,怎么才能打得准和维持足够时间,这些留给牙医们去认真研究吧。大家只要知道牙科治疗时打麻药的一般方法和不同区域麻醉的范围和感觉有所不同就可以了。那么,毕竟是要打针啊,打麻药真的有像一些诊所卖的广告那样可以做到“无痛”吗?正直地说,打针总会有点痛的,但是如果医生手法轻柔,进针果断,先进行浅层浸润,花费一些时间等待麻药在局部起了作用之后再徐徐深入,完成整个注射过程,大致可以做到基本无痛。其实在十多年前,我就曾将国外的“无痛注射仪(用于打麻药的装置)”介绍给国内的同行,使用更细小的注射针头,以更慢(可以调节时间)的速度来注射麻药,让患者获得更好的体验。但是任何设备还是需要人来操作,其实只要医生富有爱心,对患者的疼痛感同身受,以最大的耐心做好术前沟通,轻柔而娴熟地进行局部麻醉(注射),都能达到让患者感到满意的“微痛”效果。
(用于牙科治疗的自动注射器)
医生绝不能因为肩负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就可以不顾小节,盲目追求治疗效率,在不该快的程序上(如打麻药)图快而罔顾患者的感受。其实每一位医生还在学生时代,不光会学习如何诊断和治疗疾病,也会体验当病人的感受,比如通过互相打麻药的训练,以达到体验患者真实感受的目的,从而对患者的紧张情绪和疼痛不适能够感同身受,就会在治疗中“手下留情”,更多地考虑到患者的感受。
而在国外的很多诊所,还有一种称之为“全身麻醉”(但其实只能算基础麻醉)的方法广泛使用于害怕牙科治疗的人士,那就是“笑气”吸入麻醉。笑气的正式化学名称是一氧化二氮(NitrousQxide),除了有轻微的麻醉作用,也因能致人发笑而得名。笑气能使人暂时丧失痛觉,但人依然可以保持清醒的状态,并能听从医生的指令做出口腔反应,使得治疗能够顺利进行。笑气麻醉常用于情绪容易紧张的成人和儿童,使其在治疗中进入基础麻醉的状态,令其丧失痛觉和达到镇静作用。笑气作为较为安全的全身(基础)麻醉方法在很多西方国家广为使用,但是在国内碍于相关医疗法规尚未得到修订,暂时还无法在没有麻醉师在场的牙科诊所使用(医院可以使用),使得国内的牙医在治疗过程中少了一个好帮手。
(牙科在为儿童进行笑气麻醉)
如题,看牙怕痛是人之常情,但是现今的麻药和麻醉方法早已今非昔比,了解牙科麻醉的机理和方法,将会有助于克服就诊时的恐惧心理,让患者从容就诊和配合治疗。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sc/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