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校园马赛克壁画发明牙签涂抹法制

11月3日,重庆日报记者获悉,在近日举行的巴蜀学校90周年教育成果展活动期间,巴蜀小学的退休教师们受邀回到学校,讲述了一个个曾经发生的小故事,再现巴蜀学校育人传统,展现育人情怀。自己动手拼贴马赛克壁画,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示范走过巴蜀小学湘园教学楼里的巴蜀历史年轮墙,年从巴蜀小学退休的80岁教师晏学仲的种种往事涌上心头。“年我进入巴蜀小学工作,在巴蜀小学工作了近40年。上世纪90年代初流行用马赛克壁画来装饰、美化校园。当时巴蜀小学有平方米的墙面需要五块马赛克壁画来装饰,大家一合计,发现至少得花费数万元,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于是,我们决心自己动手,后勤组的老师负责去买不同样式、颜色的瓷砖,美术组的老师将买回来的瓷砖进行设计、拼贴。晏学仲说,当时有一种朱红色的马赛克,市场上缺货。他们四处打听,跑了无数个厂家询问,钻进满是灰尘的库房寻找,一个个累得汗流浃背,有的老师手受伤了,流着鲜血也继续翻找,最终找齐了马赛克。“虽然现在马赛克壁画已成为了历史,但是它留给我们一道亮丽的彩色的回忆。”晏学仲说,巴蜀小学勤俭办学的理念,以及践行教育是“做”的哲学,激励着大家以“头脑科学,身手劳工”的教育理念,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最好的示范。用“牙签涂抹法”制作航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74岁巴蜀小学退休教师刘维玲则分享了另一则故事。巴蜀小学的社团活动一直十分丰富,不少社团还经常在市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但一开始,这些社团的建立并不顺利。“当时,听说重庆要举办一个航模比赛,学校立即组建海模队社团,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航模材料、制作场地什么都没有,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刘维玲说,那时候经费有限,为了制作一架好的航模,社团的师生们对每一个环节都追求完美。“我们一开始用棉签蘸胶水,胶水很容易滴在船上面影响外观和平衡,大家集思广益,想出了牙签涂抹法,所有粘合的位置都能够干净准确的涂抹胶水。”“想取得好成绩,刻苦钻研不能缺少。”刘维玲说,在训练过程中,他们发现要使船保持一个直线前进,就必须要提高船的速度,而这需要改进航模电机的设计。为此,老师带领同学们利用课余、休息的时间,不断的查找相关书籍、资料,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测试,最终制作出性能达标的航模电机。“在大家的努力下,巴蜀小学在重庆市第二届学生航海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同时,巴蜀小学的学生作为重庆代表队的一员,在全国航海比赛中也获得了优异成绩。”刘维玲说。在这过程中,老师们为同学们做出事必躬亲的示范,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是我们所有老师心中的信念。”巴蜀小学退休党支部书记、原校长钱玲说,年学校办学条件有限,有一天晚上校舍突然停电,住校的同学们惊慌了起来。“老师,老师,怎么办,我们不敢睡觉了。”“孩子们不怕,先去老师的家里住一下。”钱玲说,她一边安抚同学们的心情,一边联系住在附近的老师,把40多名住校的学生分散到老师家中。当时天气炎热,为了让同学们睡好觉,学校的老师还守在床边,彻夜用扇子扇风,让孩子们睡了个安稳觉。“我们要像孩子们的父母一样,爱护他们。”73岁的巴蜀小学退休教师蒋宗模回忆起这样的故事。一天傍晚,他在学校门口发现一个小女孩蜷缩在地上,满脸痛苦。“我当时意识到这个娃儿估计受伤了,跑过去问发现是手摔断了,学校离娃儿家有点远,我赶紧叫上随行医院。”医院的路上,蒋宗模和同事不断安慰女孩,并第一时间与家长取得联系。排队、挂号、检查治疗,蒋宗模和同事寸步不离的陪伴女孩,“医生说还好送医及时,只需要石膏固定一段时间就能恢复,听到这句话时,我们觉得一切都值得。”蒋宗模说。趴在杜校长的背上热泪盈眶,就像小时候趴在妈妈的背上那样温暖对于今年已经80岁的巴蜀小学退休教师杨忠文来说,她记忆最深的是杜宜勇老校长宽厚的背。“年我毕业就来到巴蜀小学教书,刚工作一年却患上急性关节炎,每天上课爬楼梯都很痛苦。”杨忠文说,一个周末晚上,备了一天课的她准备回四楼的寝室休息,但又长又陡的楼梯却让她有点望而却步,这时候杜宜勇校长突然出现到了杨忠文身边,表示要背她回到寝室。“杜校长身高不足1.5米,平时时常生病,我坚决不要她背,但是她弯下腰硬把我拉到背上,喘着气往上爬。”杨忠文回忆到,才爬了两层楼,杜校长就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她趴在杜校长的背上热泪盈眶,就好像小时候趴在妈妈的背上那样温暖。“杜校长坚持把我背到了寝室,累得话都说不出来了,水都没喝就走了,我至今都记得老校长她那温暖的背影。”杨忠文说。老师上课的语气和板书,是一句一句地教,一笔一划地示范“帮助每一个新进青年教师成长是我们巴蜀小学的传统。”退休教师李白艳告诉记者,每位青年教师进入巴蜀,学校都有一个严肃、正式的拜师活动,师父和徒弟要互相听课,然后互相指出好的、不好的地方,并讨论改进,以此帮助才入职的老师快速成长起来。“学校曾经的教导主任夏碧莲老师,就是一个非常热心帮助老师成长的好老师。”李白艳说,每个新老师上公开课的时候,夏老师都主动参与研究,定课型、定教案,甚至到试讲,全程参与。“包括老师上课的语气和板书,也是一句一句地教,一笔一划地示范,甚至她还用录音机,把新老师试讲的全过程都录下来,然后一遍一遍地听,一次一次地找出不足的地方。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为年轻一代,搭建了不断成长的阶梯。”李白艳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sc/832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