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鸣利来携手科峰锻
“样机图纸已设计出来了,一旦成功投入市场,将是全球首创,替代并淘汰传统的刀盘式顶管机,是顶管技术的一次革命。”
5月18日,记者在湖北鸣利来合金钻具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总工程师沈劲松说,公司携手湖北科峰智能传动有限公司,依托马保松教授等团队平台,开展的“智能长距离非开挖三牙轮钻头顶管机”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申报发明专利50多项,已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
这是我市两家本土企业强强联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有益探索。
强强联合,延链补链强链
什么是顶管机?这是一种建筑设备,采用的是非开挖技术施工。通俗地说,就是不进行地面开挖、敷设管道上面土层不会被破坏,施工时产生的噪声和震动较小,不会扰民。建综合管廊、地铁、隧道、给排水管道、天然气石油管道等都需要使用顶管机施工,市场前景广阔。
减速机和刀盘是顶管机的两个核心部件,前者用于降速、增扭,控制刀片旋转,后者主要功能是破碎工作面的岩土。
走进科峰传动产品展示中心,小大不一的减速机,琳琅满目。
科峰传动公司董事长吴俊峰介绍,一台顶管机上要用5台减速机,大型盾构机要用10台左右。以前,这种核心部件全部需从日本、德国进口,每台价格在十几万元。
年,科峰成功研发国内首台顶管机用减速机,质量不逊进口产品,价格不到其一半。“装上科峰的减速机,国产顶管机、盾构机从此有了‘中国芯’。”吴俊峰说,现在全国90%以上地下管廊顶管机用的是科峰造减速机。
位于黄冈高新区的鸣利来公司,主要设计、研发、生产冶金矿用三牙轮钻头、各类工程钻头和截齿,并销售顶管机刀具。
年,鸣利来公司在市场调研中,客户反映,传统的盘形滚刀式和刮刀式刀盘顶管机顶管设备存在短板:单次顶管掘进距离短,每隔50米或米就要做个工作井,成本高,尤其在硬岩地层,掘进困难且刀具磨损快。
问题就是科技攻关的方向。能不能用“三牙轮钻头”代替刀盘?鸣利来公司决策层的思路,缘于曾经“卡脖子难题”的攻克。
牙轮钻头是矿山开采中用于钻孔的关键设备,约占开采成本的4%。曾经国内大部分市场被欧美企业占有,尤其是特硬矿岩开采,几乎全依赖进口。
年前,鸣利来公司生产的牙轮钻头钻深只有多米,因为产品竞争力不够,曾一度只能望着市场叹气。
“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只能自己研发、反复摸索试验。”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年,鸣利来自主研发的三牙轮钻头钻深达到多米,耐磨性和寿命均比进口产品高10%以上,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替代进口,并“钻”出国门到20个国家。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沈劲松说,科峰传动已是中国传动领军企业,早已前瞻布局顶管机产业;鸣利来“三牙轮钻头”技术也跻身全球行业前列。“我们积极与科峰对接,两者牵手,发挥各自优势,加快了推进智能长距离非开挖三牙轮钻头顶管机的研发进程。”
借力“外脑”攻克“卡脖子”难题
走进鸣利来公司二楼,“三牙轮钻头顶管机结构图纸、研发团队”等内容,格外引入注目。沈劲松说,年以来,鸣利来公司聚集各方力量,向“三牙轮钻头顶管机”技术进军。
转机,缘于年10月,湖北省科技项目揭榜制发布现场,鸣利来公司申报的“智能长距离非开挖三牙轮钻头顶管机”技术攻关类项目上榜,并被当时的中国地质大学马保松团队揭榜。
现就职于中山大学的马保松教授,是中国地质学会非开挖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家、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马保松团队表示,与鸣利来协同攻关的“智能长距离非开挖三牙轮钻头顶管技术,完全改变了传统顶管技术理念,需要攻克“牙轮钻头布局和刀盘结构,传动装置如何实现三牙轮钻头刀盘单回次浅钻、多回次组合、全断面破碎的顶管碎岩方法”等数十个技术创新点。
“企业研发力量有限,必须搭建平台借助‘外脑’”。沈劲松说,公司借力马保松团队、中科院岩土研究所周辉团队、武汉理工大学-鸣利来合金钻具工程技术中心、湖北中科产业研究院等技术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协同科技攻关。
截至目前,技术研发和样机图纸设计已完成,已申报发明专利50多项,其中2个核心技术“一种多刀头三牙轮钻头顶管机刀盘”“单回次、多回次组合、全断面破碎的顶管碎岩方法”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科峰传动负责衔接客户需求和产品研发的易明珠说,公司研发的不同型号的减速机,已布局数十个领域,其中煤机用的减速机,与鸣利来公司正在研发的“三牙轮钻头顶管机”用减速机有相同之处。“我们可根据鸣利来公司的需求,为‘三牙轮钻头顶管机’提供个性定制的减速机”。
为探寻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路径,年,鸣利来公司投入多万元,实施精密锻造技术改造及产业化、潜孔钻具盾构滚刀生产线产业化等技术改造,购置了国内最先进的环保型大型压力机等新设备40多台,建成了鄂东南首家精密锻造生产线,可以为科峰传动产品提供优质的毛坯件。
“我们的目标是锻造顶管机产业链“王者”,但科技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困难很多,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
鸣利来公司董事长汪学军表示,“黄冈造”智能长距离非开挖三牙轮钻头顶管机,一旦成功投入市场,其掘进距离将达到至0米以上,实现单次长距离、高效率顶进作业,将会替代并淘汰传统的刀盘式顶管盾构机,是世界顶管技术的一次革命,将促进我国重大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和产业壮大,预计可带来千亿元级的产值。
(责任编辑:李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sc/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