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昨日零增长疾控部门制定复工复产期间

●疫情通报

3月8日0时至24时,北京无新增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报告疑似病例8例、密切接触者无。治愈出院病例7例,分医院出院。其中有4名男性,3名女性,年龄最小的37岁,最大的67岁。

截至3月8日24时,累计确诊病例例,治愈出院病例例,死亡病例8例。现有疑似病例35例。累计确定密切接触者人,其中人尚在隔离医学观察中。确诊病例中东城区14例、西城区53例、朝阳区72例、海淀区63例、丰台区43例、石景山区14例、门头沟区3例、房山区16例、通州区19例、顺义区10例、昌平区29例、大兴区39例、怀柔区7例、密云区7例、延庆区1例,平谷区尚未有病例,外地来京病例25例,境外输入病例13例。

全市有12个区已连续14天以上无新增确诊病例,具体为平谷区自有疫情以来无报告病例,延庆区45天,门头沟区35天,怀柔区31天,顺义区29天,密云区26天,石景山区24天,大兴区24天,房山区21天,昌平区20天,西城区18天,通州区18天。

例确诊病例中,男性病例例,占47.9%,女性病例例,占52.1%;年龄范围为6个月~94岁,其中5岁以下14例,占3.3%,6岁至17岁14例,占3.3%,18岁至59岁例,占67.5%,60岁及以上例,占25.9%。

医院严防控保急诊有序开展诊疗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能不能看牙、医院就诊……3月9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医院副院长刘静明说,在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就诊,非急症患者可延后择期就诊。

刘静明说,新冠肺炎传播的主要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口腔诊疗时,会使用高速牙钻、三用枪、超声洁牙机等,可产生含有唾液、血液的飞沫,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口罩保护,这些喷溅操作可造成就诊区域污染,存在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有些患者担心看牙的风险不无道理。但“牙疼不算病,疼起来真要命”,一些口腔急症,例如:急性牙痛、牙外伤、口腔颌面部创伤和感染等急症,医院治疗。口腔恶性肿瘤的治疗不宜耽误,也要限期住院治疗。因此,在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就诊,非急症患者可延后择期就诊。

到医院就诊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应如何避免感染的风险呢?刘静明说,要避免感染,重中之中是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在落实三级预检分诊的基础上,还制定了详细的分区、分级消毒措施,在划分门诊、病房、行政管理及后勤保障区域的基础上进行分级管理。其中,将门诊医疗服务区分为普通诊室、喷溅诊室、公共区域和休息区,病房医疗服务区分为普通病房、备用隔离病房、公共区域和休息区,分别制定了详细的物表、地面、空气消毒要求。医务人员根据岗位和操作的风险采取不同级别的防护措施。患者就诊保证“一医一患一诊室”,避免患者诊疗中的交叉感染的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为了适应患者就诊需要,医院坚持严防控、保急诊原则,调整了门急诊工作安排。进一步拓展了急诊诊疗空间,将老年科和王府井部综合科的医务人员补充到急诊科,增强急诊力量,结合疫情防控实际,门诊进行了一定压缩,既保证了患者安全,也便于进行诊间消毒和终末消毒。

另外,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住院在疫情期间坚持每间病房住一名患者,入院之前严格进行流行病学和健康筛查,把好入院关,住院期间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把好过程关。住院全程持续加强对患者与陪护家属的防护知识宣传,医患携手共同防控院内感染。

患者如何挂号?就诊应该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呢?

按全市统一要求,医院挂号实行非急诊全面预约,分时段就诊、实名就医。疫情防控期间,患者可通过京医通预约挂号平台进行门诊预约,复诊患者可以在医生工作站预约。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医院安排门诊部人员和各科室医生与要复诊的患者进行一一沟通就诊风险,结合实际病情协商妥善安排诊疗计划,医患双方达成一致。对于初诊患者,充分沟通治疗方案和治疗计划。各临床科室每天安排值班主任解决患者的困难。医院同时加强对值班人员的培训,为患者咨询提供应答服务,医院没有发热门诊,如果有发热症状,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医院就诊时一定戴上口罩,做好自身防护。

疾控部门制定复工复产期间市内公共交通防控指引

复工复产和进京返京人流逐渐增多。3月9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说,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市疾控中心制定了市内公共交通防控指引2.0版。主要内容包括:乘坐公共交通的乘客应服从、配合公交运输单位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的各项措施,保持距离,加强防护。在乘坐公共交通时,需要工作人员、乘客和交通工具同时做好防护。

工作人员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

具体举措包括: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工作服保持清洁卫生。

工作人员实行每日健康监测制度,建立工作人员体温监测登记信息,若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不得带病上班,应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及时就医。要对乘客较多的车站实施导流措施,控制乘客进站乘车密度。

乘坐公共交通时,乘客应服从、配合公交运输单位疫情防控期间采取的各项措施,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一是所有乘客要配合公交管理部门要求,进行体温检测,必要时进行复测。

二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三是不要触碰口、眼、鼻。

四是外出回家后,一定要先洗手。

五是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手消毒剂消毒。

六是外出衣物要经常换洗,保持清洁。

有发热、干咳等症状的个人,不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公共交通工具要做好消毒:

持空气流通,应适度打开车窗,包括司机舱的窗户。如属密闭式/空调式车厢等,应将新风送风量调至最大。日常以清洁为主,必要时进行消毒。座椅、桌面、车厢内壁、吊环、扶手、地面等,可用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至表面湿润,保持15分钟,不耐腐蚀的表面应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

制图:王子豪

编辑:李祺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js/6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