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牙疼,准妈妈要不要看牙医

孕期牙病

所谓“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但当准妈妈碰到这个问题时,怎么办?口腔科医生说:可以治!

口腔科:许晓岑

许晓岑,口腔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曾就职医院口腔正畸及儿童口腔科,迄今拥有8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持有口腔正畸学中级证书。许医生专业能力良好,有很强的亲和力,具备高端医疗服务经验,在成人及儿童患者中都倍受欢迎。

擅长:各类口腔正畸治疗;儿童口腔的预防和治疗;成人牙内科及牙周病简单治疗。

许医生可以熟练使用普通话、上海话和英语跟大家交流。

门诊时间:每周一、三、四、五、六全天

预约-

所谓“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身边及工作中听说孕期发生牙病问题的不绝于耳,自己经手的也不在少数。尽管诊断很明确,治疗很简单,但身怀六甲的准妈妈仍然胆战心惊,解释无法避免,误解也大有人在。忍忍就过去了,是绝大多数家人给的建议。其实不然。

怀孕以后,在高水平的雌孕激素的作用下,牙龈会更容易出现肿胀、出血;进食的量和次数的增多,孕吐导致刷牙干呕,各种原因造成的口腔卫生控制不好,进一步刺激牙龈,最终引起牙周炎、牙龈炎,同样也会造成蛀牙的发生。原来在怀孕以前不明显的牙齿问题也会在孕期显现出来,牙痛、刷牙出血、牙龈瘤、智齿(尽根牙)发炎,严重的还会波及颜面部。

怎么办?可以治!

1

1

1

有很多牙齿和牙龈的问题是可以在孕期处理的,对于胎儿来讲,这些手术操作和用药并不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知名妇产科医生段涛曾在《怀孕生孩子那些事之孕妇看牙医》这篇文章里说过,牙科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是局部麻醉剂和抗生素。它们都属于FDA的B类药,可以在孕期安全使用。作为一名口腔科医生,我还得补充一点,对于准妈妈,口腔科医生也会顾及她们对“药”排斥的心理,尽可能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局部用药有效的不必全身用药(口服抗生素)。

1

2

1

刷牙出血、牙龈瘤、智齿发炎,口腔内的菌斑是罪魁祸首。

?认真刷牙,饭后漱口,学会用牙线清洁是日常降低菌斑最好的办法。

?当发生出血量多,自发出血,或牙龈肿胀过大、疼痛时,可在孕中期(孕4-6个月)进行超声洁牙,一般1~2次治疗后可大大改善。

?像智齿发炎这类局部牙肉肿痛的,早期可以通过局部冲洗上药缓解症状。

?严重的仍可以服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避免炎症扩大。

?有些难治性的牙龈瘤也可待分娩后手术切除。

1

3

1

牙痛的表现五花八门,冷热敏感痛、食物嵌塞痛、无端疼痛、夜间疼痛加重、面部疼痛等等。最常见的原因是因为蛀牙。

如果采取“忍忍就过去”的办法,只有可能小洞变大,轻症变重症,原本简单的治疗变得复杂。所以如果出现以上疼痛表现,可以先进行常规检查,一般情况下都可明确诊断,无需额外摄X片。

复杂操作如根管治疗,以先缓解疼痛为原则,待分娩后再完善治疗。尽管也有业内大拿说了摄X光片对胎儿是安全的,但能够避免的,我们可以暂缓。

1

4

1

最后,牙科就诊时,建议准妈妈首先要放松心情。很多人怕看牙,让家人陪诊或许会多一份安心。好好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的轻重缓急,知晓此次治疗的时间,需要复诊几次,间隔多久,治疗时或治疗之后可能会发生哪些不适等等。

治疗开始前,请医生帮忙调整一个舒服的体位。不喜欢钻牙噪音的可以戴耳机听音乐,怕酸、怕痛的可以先注射局部麻醉剂。

治疗中,一旦出现头晕、心跳加快等不适症状,请及时告知医生,暂缓治疗或择日治疗并不代表无法治疗。

十月怀胎就像冲关打怪,每个准妈妈都担心未知的疾患,但是口腔疾病很多都是可预见性的。如果能在怀孕前做一次口腔检查,及时清洁牙石、修补蛀牙、拔除可能存在隐患的智齿,将大大降低准妈妈患上口腔疾病的概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js/60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