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蛀牙带来的17岁回忆

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在家办公的大表姐我突然被久违的牙疼惊到,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这破牙,竟然是15年前补的。祸根小时候家里开个杂货店,父母农忙之余卖点烟酒油盐酱醋补贴家用,后来慢慢也有小孩爱吃的零食如棒棒糖饼娃哈哈之类。父母出门时基本上是我负责看店,乡里乡亲拿点小杂货也不复杂,6岁半之前没有学上的我,早早学会了用秤和简单的计算。我自认为我不算特别馋,作为小掌柜并没有偷吃太多玻璃柜台里的东西。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年吃完零食没有及时刷牙,以至于埋下祸根,满口蛀牙,换乳牙时非常悲惨痛得死去活来。我估计那一两年我牙痛得可能哭完了这一辈子的眼泪,但每当西游记的旋律一响起来,我就不觉得疼了,真是神奇。外公早年去福建参军入伍,复员回来带回一颗梨树,种在河边。这颗梨树的果实非常大,重达一斤多,但口感极其酸涩,对于喜欢香脆大鸭梨的家乡人们来说,此梨难吃至极,于是称之为“狗啃梨“。意思就是,硬得狗才愿意啃。但我却最爱这种梨,白脆的鸭梨对我毫无吸引力,就等每年秋天“狗啃梨“成熟。特别是每次我牙疼的时候,拿这种梨啃啃,就不疼了,也是奇葩。后来外婆把梨切片晒干制成酸酸的梨干,吸引了我更多的口水。再大一点儿,每周日出发去镇上上学,总是路过外婆家,我喜欢进去歇歇脚,蹭一点儿梨干吃。大脑痉挛话扯远了,15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印象深刻的是那年我得过一种奇怪的头疼。年夏天我读高二,当时的高二都是丧心病狂把高三的课全部学完。估计我那会儿也是有一点点努力学习,之后出现个奇怪的症状,一看书头就炸裂,医生说是大脑痉挛,没药可治,就回家歇着吧。于是我在家待了宝贵的一个星期,什么都没做,看不了书,也看不了电视,比如今的居家隔离但手机不离手可难受得多了。补牙牙医那里,我初中开始就去过很多次了,初中时拔掉过一颗恒齿,坏牙上面带着深深的洞,医生说这就是被虫蛀出来的洞。当初拔牙的疼我一辈子都记得。但那会儿小,父母也不懂,没当回事儿,所以也没及时镶回去,导致左上一排牙全长变形了。记忆中可能是年的八月底,反正高中就没有暑假这回事儿,某天上着课,右下鄂的一颗恒齿开始隐隐发疼,后来越发不可收拾,我于是请假去看去牙医。这回,请他在不拔牙的基础上给我治,他把我的烂牙清理干净后填充了石膏样的东西进去,再做了个牙冠,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补牙也是很疼的。很搞笑的是,与这颗牙冠相安无事了几年,年在北京与朋友们一起玩,和老简坐嘉汐姐的车去吃饭,老简给我一颗糖,我还没开始吃,就听见"嘣"得一声,牙冠的一侧裂了。当时紧急在路边找了个佳美口腔让医生给我粘回去了。年初在德国,牙又开始疼,转战几个牙医诊所才发现被补的牙髓根部没有处理好,已经在发炎。传说中慕村最厉害的牙医之一,给我在牙龈侧钻了个洞,把消炎剂注射到牙根填充处,让我死去活来又疼了两周,却未料此方法根本无法根治牙髓发炎。次年春天,吃颗草莓都让牙隐隐发疼,于是戒酸冷。近年来一直担心牙疼随时爆发无法收场,又对德国牙医的临床素质不放心,于是年在清华园交换学习期间,医院看牙医。女医生的态度让我以为前一秒刚吃下火药,即使我再礼貌客气也无法化解她不知何来的戾气。当我提起在德国的就医经历时,直接被她怼,说我瞎说八道,从来没有这样的治法,都是我的想象。花了几百块钱没有任何结果,她只说我只能熬到下次疼时把牙拔掉,其他一切治疗无意义。悻悻离开后,祈祷老天保佑我,牙疼晚一点来,我的牙,不能都英年早逝。蛀牙助力回过头看,这颗牙最初被补或者说根管治疗的质量肯定不过关,能理解,在不那么重视牙齿保健的中国的21世纪初的小县城,牙医水平有限。但这颗烂牙,竟然间接帮我做成了一件事。

我读高中那届人数超多,高中本部校区装不下,我们全年级20个班将近人在原来师范学院校区度了高一二。年9月份开始高三,全体搬去那时还黄泥滚滚未完成施工的高中新校区,我至今认为当时的决策领导绝对脑子里进水了,让紧张备战高考的学生临时换环境,兵荒马乱导致次年高考破历史记录的滑铁卢,这是后话。当然,我认为每一年重新分班的决策也是脑子进水,导致我至今记得的同班同学寥寥无几。在新校区里,新班级,新的班主任很憨很佛系,晚自习如菜市场般热闹。作为班长我忍无可忍,决定离开去淳朴的邻县,我对那边的学校一无所知,但我就想换个安静的环境。当初很多同学们的有识父母早早把孩子转去外地好学校,成绩好的去临川的几个名校或者南康,出了那届省文科状元的邻市,或者去附近的广东。文科班几个同学竞争激烈,每次考试争夺前几名,升高三那次考试实力最差的我走运拿了第一名,以致据说我走后分管高三的副校长震怒。多年后回顾,觉得自己可能确实年少轻狂无知无畏不管不顾。当时只有一个人知道我要走,也只有他知道我是怎么在大家眼皮子底下悄悄走掉的。走前几天把同桌抽屉里的书全部铺到我桌上,然后把我自己的书和资料悄悄带走,之后请假去看牙,然后没再回来。我还有颇有人情味儿地写了一封告别信,请同桌在我走后第二周的周一晚自习时在班上宣读。

顺利换到新学校全靠舅妈,舅妈给我联系了新学校的领导,说邻县文科第一名想转学来,接下去的事情就不需要我操心了。但这个所谓邻县第一名到达的第二天赶上月考,结局是,数学40多分班上垫底,然而英语比第二名多20分,冰火两重天地让人看不懂。

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不知道当初如果不折腾,人生的结局是否会一样。折腾后的高考成绩并没有突破,只能说发挥还算正常。但凭着当初的就露出苗头的性子,也许注定我无法像大多数人一样按部就班,折腾到今天也都是命中注定。

伊萨河畔

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js/5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