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蚯蚓的奇妙世界图画书蚯蚓的日记
《蚯蚓的日记》。这本图画书以日记的形式,从小蚯蚓的视角记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还有对自我、未来的想法。这本书,不仅具有文学性,还具有科学性。作者以小蚯蚓的口吻,通过富有童趣的语言,传递了生物和地球的相关知识。日记从3月20日开始讲起,到8月1日结束,通过近五个月的18篇日记,为儿童读者解答了关于蚯蚓的诸多问题,对于培养儿童乐观、积极的态度及多元思考的习惯也有裨益。
作者简介
朵琳·克罗宁,出生于美国纽约,他热爱写作,他的作品诙谐逗趣,拥有广大书迷。她的第一本创作Click,Clack,Moo:CowsThatThatType,出版后即得到凯迪考特大奖的肯定;之后的作品也都获得极大的反响,荣登纽约时报畅销图画书排行榜。
本书获得荣誉包括:
☆《纽约时报》畅销图书榜
☆亚马逊网上书店年畅销图书榜
☆《洛杉矶时报》畅销图书榜
☆年度图书感觉奖(美国书商协会推荐)最终提名
☆年《学校图书馆》杂志最佳图书
图画书解读
之前看到过大多图画书的环衬都是装饰性的,是一些与图画书内容有关的带颜色或者带花纹的装饰画面。而这本《蚯蚓的日记》里的环衬记录了一件件有趣又有爱的小故事,我想,在读之前我们就会不自觉地预测,想象;读之后还会忍不住再翻一翻环衬,回味这一桩桩趣事吧。
前环衬用非常简洁的方式,把故事中的人物全都讲到了,就像戏剧拉开帷幕,人物一一出场:老师、同学、好友、爷爷、爸爸、妈妈还有戴黄头巾的姐姐。看了这些我们会觉得熟悉、亲切,会心一笑;而日记中没有讲到的情节,却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这里把最好的正文部分,留给读者们自己去细细品味,去慢慢欣赏吧。
一个小蚯蚓的故事,赫然开始于一个地球。地球那么大,蚯蚓那么小,它们息息相关。翻开图画书正文,第一篇3月20日的日记,小蚯蚓正咬着牙用他的头部钻地道。它还告诉我们“非钻地道不可——帮助地球呼吸!”蚯蚓为什么要钻地道呢?因为蚯蚓松土利于土壤的通气和排水,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4月10日的那篇日记写到“下了整晚的雨,地下湿透了,我们一整天都待在人行道上……”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蚯蚓是靠皮肤呼吸的,平时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溶于蚯蚓皮肤表面的粘液里。下过大雨后,雨水填满了土壤缝隙,蚯蚓无法呼吸,只能钻出地面。
在书中我们发现蚯蚓喜欢吃土里的垃圾、喜欢吃腐烂的叶子、喜欢吃报纸……还喜欢吃作业?在4月15日的日记中就描述了蚯蚓忘记带午餐结果把作业吃掉的一件趣事。其实蚯蚓以土壤中腐烂的生物体为食,进食同时吞下大量土壤、沙及微小的石屑。
图画书的封底设计,蚯蚓还在写日记,不过它停了下来,眼睛似乎望着画面之外,望着正在看这本书的你我,日记的内容令人哑然失笑:“我有一种被偷看的感觉……”。左上角那只红底黑点的瓢虫又出现了,唔,它也在偷看呢。
这本图画书用风趣的方式收录了孩子教育中的关键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与蜘蛛发生的故事教会我们如何与同伴相处;蚯蚓对蚂蚁们说一整天早安的情节教会我们做个讲礼貌的人;吃过多的食物导致晚上做噩梦的事情告诉我们健康很重要……
同时,这本书也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是教会学生写话方法的教学资源。日记是把学生引向写作的必要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分享阅读蚯蚓的日记,明确写日记的方法;通过感受蚯蚓日记的丰富有趣,迁移到生活中,留心周围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知道写什么,尝试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写日记。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通过一个主问题“找你最感兴趣的一篇日记,说说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内容,在师与生,文本与生对话过程中体会以小蚯蚓的视角如何写日记,写了哪些内容。得出小蚯蚓的日记内容是按照“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接着发生了什么、结果怎样”这样的方式来写的。
蚯蚓的每一篇日记都很精彩。作者的想象力之独特、观察力之细腻、情节之生动、细节之丰富,足以让我们惊叹。《蚯蚓的日记》,一本可以反复阅读,具有无穷妙趣的经典图画书。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jg/7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