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病防疫,同庆端阳时清日复长,岁岁愿
一、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二、祛病防疫习俗简介
挂艾草
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会采摘新鲜的艾草,然后挂在门框和窗户上。目的是利用艾草天生自带的挥发性精油,来驱除蚊虫、辟邪祈福的作用。也有人把艾草做成蒲团放在家里,也是一样的作用。
撒雄黄
用雄黄和白酒,配成雄黄酒,味道,来驱虫祛病,醒脑提神,提高抵抗力。在端午节这天,洒在院子的边边角角,犄角旮旯,还有房前屋后。目的是利用白酒和雄花的刺激性气味,来驱除虫蛇保护家人平安。
沐兰汤
端午节这天,会采摘艾草,在搭配凤仙、白玉兰、柏叶、大风根、桃叶等等,熬煮成沐兰汤。大家分别用这种沐兰汤洗浴,目的是祛病、去湿气。现在很多地方依然还有这个习俗。
五色线
用青、红、白、黑、黄这五种颜色线绳,拧成一股五色绳,然后佩戴在手腕和脚腕.上。自古以来这五色代表吉祥祥瑞之意,佩戴五色绳有辟邪引福的作用。
画额头
用雄黄、朱砂、白酒调配而成,在小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还在耳后、鼻下、手腕、脚腕上点几下。这个也是为了驱邪避虫,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三、粽子吃法新搭配
端午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浆和乌梅汤。
端午佳节粽飘香,总是让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动,但对于患有慢性病或是爱美想减重的民众而言,可得小心粽子惊人的热量!营养师表示,粽子的热量大多偏高,以一颗裹蒸粽为例,热量就约有大卡,成年女性吃了半个裹蒸粽就相当于摄取了一天1/3的热量,加上内馅多为胆固醇较高的食材,对于部分慢性病患者更应该酌量摄取。在品尝粽子时尽量减少酱料的沾取,且要搭配天天五蔬果的健康观念,摄取五份蔬菜及水果,以平衡肉粽内所含的高油脂及补充不足的营养素,进而达到健康的均衡饮食。
专家也建议可在品尝粽子后喝点茶叶。饮茶的保健功效虽然最近几年已陆续获得证实,茶类可以减少体内脂肪、胆固醇的吸收,其中也以发酵程度较低的绿茶、包种茶及乌龙茶油切效果最好。
美食达人发明了粽子新的吃法,就是和豆浆一起吃,每天早上一个粽子一杯豆浆,对于上班族来说是既营养又便捷。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配喝茶水或豆浆等,以帮助吞咽和消化。
如果想要快速润肠,可以适量的饮醋,由于醋的酸性成分与胃里的消化液差不多,因此可以起到刺激肠胃、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食用时每次不要超过1小汤匙,食用后紧接着饮一杯温开水。端午以后暑热渐盛,这个时候喝一杯凉爽的乌梅汤不仅可以解暑,还能增进食欲、改善乏力心烦等症状。和粽子一起食用,还能缓解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四、香囊里的中药学
香囊配以诸多名贵香料精工细研而成,具有醒脑、祛湿、理气、清心清热、解毒之功效,忠于端午“祛病防疫"的传统习俗,同时帮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中医药学知识,以下为香囊填充的中草药,同学们可以感受一下。
丁香
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之功效,外用有祛湿止痒的作用。白芷
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炎、牙痛、赤白带下、痛疖肿毒等症。
石菖蒲
具有祛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镇咳平喘、抗菌消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迷心窍、失眠健忘、耳鸣耳聋、胸闷胀痛、咳嗽气喘、胃口不佳等症状。
藿香
有化湿醒脾,辟秽和中,解暑,发表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湿阻脾胃、呕吐、泄泻、暑湿、发热恶寒等症状。苏叶
具有发表散寒、行气安胎、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的功效,可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鱼蟹毒等病症。
薄荷
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疗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平常以薄荷代茶,清心明目。
金银花
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状。
粽
端午节,把五彩绳系在手上,把艾叶菖蒲放在屋内,把雄黄酒涂在额头,把香囊配在腰间,最重要的,为所有人祝福:端午节安康!
端午安康
排版:万忠礼
文字:19级麻醉学王亚铭
责编:王欢、赵冬晶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jg/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