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日本企业大溃败,让整个制造业

专注于机械行业、专业、职业信息分享

服务于制造业百万工程师

推荐阅读

严抓环保背后的真正原因!建议大家都看看

退火工艺知识大全,都总结到了~

一夜之间,工厂倒闭,员工下岗,共享单车坑了多少人!

中美英螺纹规格表、攻牙钻孔径对照表,一人一份!

正文

日本一家钢铁巨头日前承认篡改数据,将产品以次充好供应给客户。“问题产品”不仅涉及丰田、三菱、日产等的众多日本名企,更波及欧美公司。

消息传出后,多家企业相继展开调查,一时间,“人人自危”。

▲彭博新闻社报道截图

“你家的车用的是不合格日本材料吗?”

美国彭博新闻社在报道开篇提出的这个问题,让普通美国读者立即意识到,从遥远岛国传来的这一丑闻,或许关乎自己的出行安全。

这家日本企业撒的“谎”,让整个制造业都“慌”了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于今年8月公司内部调查时发现,集团下属长府制造所、真冈制造所及大安工厂等4家事务所篡改了质检相关证明,伪造了强度和尺寸等数据。

造假对象包括近2万吨铝制部件、2千多吨铜制品和近2万个铝锻造品,约占神户制钢所铝铜业务年销售额的4%。在对过去10年的产品进行整体调查后,也发现有部分数据被篡改。

▲日本钢企巨头“神户制钢”

对此,《朝日新闻》认为,这说明篡改数据是长期的、集体性的行为。

“让大家担心了,很抱歉。”对于造假事件,神户钢铁副社长梅原尚人8日在记者会上坦言,篡改数据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获得管理层默许,是公司整体行为,但他否认有来自总部上层的违规指示。

梅原尚人承认“问题产品”可能引发安全问题,“我们也请客户进行检查。现阶段,尚未发现可能因此引发的安全隐患。”他表示。

▲10月8日,神户制钢召开发布会,就未达标铝、铜制品向公众道歉。

然而,这样一番表态远不能让外界放心。

作为一家原材料供应商,神户制钢所数据造假对整个产业链影响巨大。如果源头就造假,产品能安全吗?

《日本经济新闻》表示,神户制钢所的篡改丑闻将殃及飞机和汽车制造等众多行业。例如,波音公司采购的飞机机翼等大量部件就来自神户制钢所提供的材料。

此外,三菱重工也表示,该公司正在研发的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三菱支线客机也使用了神户制钢所的“问题产品”;法新社同时报道称,日本“新干线”列车、英国高铁也使用了神户制钢所出产的铝。

全世界都在问,日本大公司为啥“又双叒”出问题了?

连提供给飞机的产品都造假,这样的行为让世界各地网友都怒了:

这家日企连带着整个日本制造业都陷入了网友的“千夫所指”:

的确,日本公司“频频”出问题,这不只是网友们的直观感受。

9日出版的英国《金融时报》,罗列了近期一连串令“日本制造”黯然失色的造假丑闻——

上个月,日本国土交通省调查发现日产汽车使用无资格员工负责整车检查。日产不得不宣布停止销售6万辆新车;

▲10月2日,日产汽车社长兼CEO西川广人在记者会上就不合规范事件道歉。

今年6月,日本高田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这家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因为气囊存在安全隐患,导致大众、通用等汽车公司被迫召回数百万台汽车;

去年4月,三菱汽车爆出“燃效门”,媒体调查后,该公司承认,对旗下多款汽车的油耗数据弄虚作假。而这一造假行为已经持续了25年……

▲资料图片:年4月,日本三菱汽车公司承认,该公司有四款微型汽车在燃油经济性测试中存在违规操作。

如今,钢铁企业篡改数据的做法,更进一步动摇了日本制造“高品质”的根基。

“尽管暂时没有爆出安全问题,但这严重波及日本制造业的名声。”新加坡《海峡时报》称。

美国《纽约时报》也评价道,神户制钢所数据造假,破坏的是整个日本制造业的声誉。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

对此,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告诉锐参考,这些接二连三的丑闻已经对日企的信誉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是不容忽视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日本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给人的印象是不会造假的。”陈言表示:“而神户制钢所、日产汽车、高田公司等,都是很有名气的大企业,出现造假丑闻,这是不应该的事情,也是少有的现象,确实令人感到震惊。”

日媒感叹受到来自“中国制造”的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正当西方媒体狠批跌落“神坛”的日本制造时,在引领全球质量典范的德国,正将制造业的对手“锁定”中国。

本周一(9日),德国权威质量管理机构德国质量协会(DGQ)和德国市场研究机构“Innofact”公布的一项调查报道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54%的受访者认为,来自中国的竞争者正加大步伐,将超越德国品牌和德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德国《质量管理杂志》发布的报告截图

该调查报告称,“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未来都具有更大发展潜力,尤其是中国。

约3/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的质量20年后会更好。此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随着“中国制造”的进步,“德国制造”也可在压力下迸发出更大潜能。

德国《质量管理杂志》网站评论称,“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的形象未来将越来越接近,其背景是“中国制造”战略,这为“中国制造”指明了方向。

▲横空出世的“中国制造”: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

“中国制造”的备受认可,令制造业丑闻频出的日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日本时报》网站今天(11日)的一篇分析文章表示,自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年第二次上任以来,日本开始推动企业治理,但重点却放在提升公司利润上,而不是整治错误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企业的分红提升了,但是丑闻也同步增多了。过去5年间,日本公司的会计丑闻数量翻倍。

▲《日本时报》网站截图

“这或许会给其他国家的生产商带来一个机会,比如中国。”《日本时报》如此预测道。

日本制造大溃败?东芝断臂夏普卖身三菱造假

对于日本制造业来说,神户制钢数据造假并不是第一起被曝出的造假丑闻。上月末,日本汽车三巨头之一的日产承认,其在成车出厂检验环节中,大量使用无资质人员敷衍出厂检验手续。日产本月6日宣布召回已售38款车型共约万辆汽车。如果追溯过往,陷入造假丑闻的名企巨头也不在少数。

年9月,丰田汽车因“召回门”深陷危机,其先后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的多款车辆,合计万辆。据了解,召回范围内车辆的可变齿轮比转向系统(VGRS)的控制程序不恰当,方向盘打满后如果方向盘回轮速度过快,有可能短时造成与方向盘正中位置的偏离角偏大。由于相对轮胎直行方向,短时发生方向盘位置的偏离,可能导致驾驶员判断失误和操作失误,造成安全隐患。丰田公司决定免费为缺陷车辆更换可变齿轮比转向系统的电控单元,以消除隐患。

年4月,三菱汽车承认在油耗测试中采用不当手段,使得燃油经济性测试结果好于实际情况,涉及62.5万辆微型车。这成为三菱汽车自年隐瞒车辆缺陷以来的最大丑闻。丑闻曝光后,三菱汽车股价大幅崩落,曾在一个小时左右时间内股价暴跌约15%,成为该公司十多年以来最大跌幅。

对日本制造业打击最大的或许来自高田问题气囊事件。高田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因为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气囊,使大众、通用等汽车等公司被迫召回数千万辆汽车。这起事件被美国媒体称为“有史以来最恶劣汽车安全丑闻”,而高田公司也因此于今年6月申请破产。日本帝国数据银行称,高田破产案规模为(日本)制造业有史以来最大。

除了汽车制造业,日本另一大传统产业家电行业同样频遭重创。年7月,东芝深陷财务造假丑闻。审计机构给出的结论是,东芝应该下调过去5年的营业利润亿日元(约12亿美元)。而此前日本《共同社》的一篇报道认为,东芝公司虚报的集团营业利润总额很可能超过亿日元,是该公司此前公布的3倍(亿日元)。财务造假丑闻、核电业务危机等让本就经营状况不佳的东芝陷入泥潭,今年初,东芝不得不宣布变卖闪存业务以求自救。

松下、索尼、夏普等电子企业也遭遇集体“沦陷”。在年和年连续两年超过亿日元之后,松下电器断臂求生,对等离子、半导体等亏损业务进行剥离和重组,向车载、住宅、元器件等B2B领域转型。索尼从年开始业绩持续亏损,虽然在年公司开始扭转亏损局面,但是由于熊本地震的重创,索尼再次陷入亏损。今年二季度,索尼业绩尽管大增,但是已难重现往日荣光。而夏普作为日企的典型代表,臃肿的企业形态,过长而缺乏核心的产品线致其陷入长期亏损,最终不得不以62亿美元“卖身”富士康。

日本制造缘何跌落神坛?

从三菱汽车油耗造假、东芝公司虚报利润到高田问题气囊,本是日本的骄傲并赖以生存的制造业,如今却频频作为丑闻主角登场。有人感叹,日本制造已经跌落神坛。

日本企业的大溃败,我们在财富世界强的榜单上也能窥见一些端倪。

年时,财富强榜单上的日本企业多达99家,与美国不相上下;但是到了年,已经减少至70家;再到年,仅剩52家,比20年前,锐减了将近一半。其中一些知名企业的名次下滑更是仍人触目惊心。

从日本经济大环境来分析,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友骏在接受上观新闻采访时指出,经过“失去的20年”后,日本经济始终没能回到正常发展轨道,在这一背景下,日本企业进入较为艰难的生存期。为争取利益最大化、守住市场份额,不排除部分企业采取极端手段或欺骗手段的可能,这也反映出日本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安倍政府虽在国内力推“安倍经济学”,强调通过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转型,但是,力度和成效不彰,这也给企业增加了负担。

经济滑落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跟日本的文化土壤也息息相关。新华社发文指出,如果跳出企业视角,日本的“隐瞒文化”“篡改文化”“歪曲文化”正在日本各界弥漫。以安倍夫妇卷入的森友学园丑闻为例,不仅首相官邸和自民党上下拼命捂住盖子,日本财务省的相关知情部门也在隐瞒、篡改乃至销毁对安倍夫妇不利的证据。而这些正在战胜日本传统的“耻感文化”,导致日本社会对谎言、造假的“耻感”阈值急剧降低。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连串的造假丑闻正在为日本敲响警钟,如果不加以







































白蒺藜图片
儿童白癜风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jg/36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