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学中药鹅不食草
每日学习一医院整理总结出来的一套便于记忆的中药学习方法。这里是一个适合所有中医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平台。本方法集图文、鉴定、炮制、故事等为一体,实时
3别名和来源球子草、石胡荽、地胡椒、三牙戟、食胡荽、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满天星、沙飞草、地胡椒、大救驾、三节剑、山胡椒、连地稗、球子草、二郎戟、小救驾、杜网草、猪屎草、砂药草、白地茜、猪屎潺、通天窍、雾水沙、猫沙、小拳头、铁拳头、散星草、地杨梅、三牙钻、蚊子草、白珠子草。
4产地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贵州、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5性状鉴别鹅不食草—植物形态(14张)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20cm。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头状花序细小,扁球形,直径约3mm,单生于叶腋,无总花梗或近于无总花梗;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椭圆状披针形,绿色,边缘膜质,外层较内层大;花托平坦,无托片;花杂性,淡黄色或黄绿色,全为筒状;外围雌花多层,花冠细,有不明显的裂片;中央的两性花,花冠明显4裂。瘦果椭圆形,长约1mm,具4棱,边缘有长毛。全草干后,久嗅使人打喷嚏。
中国普遍有分布,5~10月花未开或正开放时采收,拔取全草,或切段后晒干。
6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肝经。
7性能特点全草扭集成团。须根纤细,淡黄色;茎细,多分枝,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叶小,近无柄;叶片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匙形,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边缘有3-5个齿。头状花序黄色或黄褐色。气微午,久闻有刺激感,味苦;微辛。以色灰绿、刺激性气强者为佳。8功效主治
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
9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适量
10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慎用鹅不食草
11药理1.风寒感冒 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散风寒,但药力较弱,一般风寒感冒较少选用。因其长于通鼻窍,故主要用于风寒感冒而见鼻塞、流涕、头痛者,可与细辛、白芷、苍耳子等药配伍。
2.鼻塞不通 本品辛温升散,入肺经,能通肺窍,利鼻气。古方多以本品塞于鼻内,治疗鼻息肉以及鼻渊鼻塞、头痛。现代临床多用于鼻炎(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经鼻腔给药,剂型多种,单用有效。或配伍苍耳子、辛夷、白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内服,治疗鼻塞不通属于风寒所致者。若偏于风热者,可与薄荷、黄芩、野菊花等药同用
3.寒痰咳喘 本品兼能化痰、止咳、平喘,因性偏辛温,治疗咳嗽痰多,较宜于寒痰所致者。可配伍麻黄、细辛、百部等药。
4.疮痈肿毒 本品兼能解毒消肿,治疗疮痈肿毒,《濒湖集简方》以本品和穿山甲、当归捣烂,加酒,绞汁服,药渣敷患处。《泉州本草》以鲜品捣敷局部,治疗蛇伤肿痛。
12鹅不食草妙用鹅不食草煎剂 方药:鹅不食草三钱、薄荷二钱(后下)、金银花一两。 用法:水煎服 主治:流行性感冒 加减:头痛加蝉衣二钱;咽痛加锦灯笼三至五钱;高热加生石膏五钱至一两;尿赤加车前子四钱、尾尾草三钱。
鹅不食草猪瘦肉汤 材料:鹅不食草15克(纱布包好)、鸡内金5克研碎、猪瘦肉50克。 做法:以上材料一同放碗中,加水适量,置锅中蒸至肉熟。去鹅不食草药包,加少许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次。 功效:主要治疗疳积积型:吐乳腹泻,大便臭腐,粪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烦躁啼器,腹胀,两腮红赤,舌质淡红,苔白腻,指纹青色。
医院年师承和确有专长培训班开始招生了,只要您有一颗热爱中医的心,都可以报名参加。培训班详情请在白淀风白殿疯病早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jg/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