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吐气杨梅注胶泡药水这些谣言别再传了
眼下正是杨梅的旺季
炎炎夏日
来几颗酸甜可口的杨梅
既能增加食欲,又能生津止渴
但近来网上频繁出现
“不敢吃杨梅”的言论
很多人忧心忡忡
今天咱们就将网上传播较广的
杨梅谣言一网打尽!
谣言一:杨梅泡药水
谣言:一则“杨梅浸泡不明液体”的视频在临海疯传。视频画面中,几个人端着一筐筐杨梅,在装满液体的大缸里浸几秒钟,再拎上来沥一会儿,随后放入车内。
造谣视频截图
真相
针对此事,临海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进行了调查,点击链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
杨梅“泡水门”的真相来了
谣言二:杨梅打膨胀剂
谣言:朋友圈流传一段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杨梅“打膨胀剂”的视频。视频中,一位戴草帽的农户正在给杨梅树喷洒农药,没有入画的男子询问老伯“杨梅好吃还要打药水呀?”老伯回复称:“我们打的是膨胀剂,膨胀剂打好,杨梅个头大了,价格卖得高。”
造谣视频截图
真相
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网络上的不实消息发布辟谣信息,经办案民警调查发现,视频画面主要是一位老伯拉着管子正在给附近的杨梅树进行洒水,而伴随着老伯劳作画面的是博主自配的一段话,即以上对白。博主一人分饰两角,采用本地方言进行的配音,所述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
视频制作者胡某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谣言三:杨梅注胶
谣言:网络流传一条“注胶杨梅”的视频。视频中,一名女子拿着杨梅在水龙头下反复搓洗挤捏,最后在手上留下了一些胶状物。女子口中说道:“你们看看这是什么东西,摸都摸不动,是胶呢,你们买杨梅一定要注意了。
造谣视频截图
真相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副研究员许文平表示,杨梅果肉中90%以上的成分是水,剩下不到10%是膳食纤维、糖酸、蛋白质、花青素等营养物质。杨梅的果肉由众多肉柱聚集而成,由于果实没有外果皮包裹,果实非常容易被破坏。所以,视频里的女子很容易就能将杨梅搓烂。她捏碎剩下的是组织结构被破坏的肉柱,并不是什么“胶”。
另外许文平指出,杨梅因为没有外果皮的保护,极不耐储藏,是很容易受伤和腐烂的水果。所以,如果给每个杨梅都注胶,不仅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投入,杨梅本身也经不起这种“折腾”。
谣言四:杨梅里有毒虫
谣言:杨梅里面有小白虫,吃了这样的杨梅等于吃砒霜。
真相
医院营养科营养师张伦表示,其实所谓的小白虫是果蝇的幼虫。在杨梅的传统栽种中,这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而且幼虫期的果蝇,吃下去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完全不用惊慌。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果蝇发育成熟,变成黑色虫子爬出来时,对人体就有害了。
别再这样吃杨梅了民间有传说称杨梅要连核一起吃下去
才能清热解毒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福建泉州一男子把杨梅连核一起吃进去
到医院照了CT才发现
肠子蠕动后与杨梅核摩擦,
导致肠子被割破了!
嗯,果然民间偏方还是需要考究的
那我们该如何正确食用杨梅呢?
-解锁杨梅的隐藏吃法-
(赌一包辣条,肯定有人不知道~)
白糖
杨梅
选择果肉较多的杨梅,将杨梅、柠檬和糖以及打成粉状的甘草一起放在锅内炒,在这个过程中杨梅的果汁不断渗出,杨梅的个头会逐渐缩小,所以尽量选择个大的杨梅哦~
果汁收干后取出烘干,将烘干的杨梅放入器皿内,撒上白糖搅拌均匀即可。
没有任何添加剂的杨梅干,让人吃得格外放心。在冰箱里放上这样的一小瓶,饭后咀嚼上两三颗,油腻感全都会一扫而光啦。
冰冻
杨梅
杨梅洗净,最好用盐水泡半个小时到一小时。
怕酸的小胖友们注意啦,可以把沥干水的杨梅加上白糖,蜜糖或者麦芽糖拌匀,这样会甜很多哦~
撒完糖,再把杨梅装入保鲜盒,上面盖上一层白开水做的冰块,密封,放入冰箱冷藏。糖分会慢慢溶解渗入杨梅,同时还会有部分杨梅汁渗出,和冰水混合。
盐渍
杨梅
准备杨梅若干,食盐适量。
将杨梅洗净后,用食盐腌制备用,越久越好。用时取数颗泡开水服。
此杨梅具有理气消积,除胀的作用,适用于食积不化,胃肠胀满等病症。
总而言之,不信谣、不传谣
面对食品传言,要有科学认知
不要轻信谣言
杨梅季,快吃起来吧!
不过杨梅虽然好吃,但也不能贪吃哦!
杨梅的食用禁忌血热火旺、胃酸多者少食慎食。杨梅性温热,故不宜食用过量,否则会令人身体发热,所以牙痛、上火的人不要多食;
食用杨梅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以免损坏牙齿;
杨梅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溃疡病患者要慎吃;
糖尿病患者忌食杨梅,以免引起血糖过高。
来源:人民日报浙江食品药品监管易百事四川食品药品监管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nmenrenjia.com/yzjg/2071.html